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九牛一毛故事

九牛一毛的典故最早出自《列子·堯問》,意思是九頭牛身上的一根毛,用來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這個故事講述了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之廟去參觀,在廟門口看見有人在為一隻死掉的牛哭得十分悲傷。孔子讓學生上前詢問,那人答道:“我的祖先飼養了這頭牛,現在它死了,我很難過。”孔子聽後對眾學生說:“一個肯為牛哭的人,一定不心是心胸狹窄的小人。”其中一位學生子貢聽後說道:“老師您未免太苛求了吧!如此看來,天下就沒有心胸狹窄的人了嗎?”孔子回答道:“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君王對待牲畜,賜給農民牛,農民就得用它來耕地。他替國家耕種土地,卻不知為何而死。更何況一個肯為牛哭的人,一定不只對一隻牛如此,他必定對所有的事物都看得十分淡泊。如果有人對什麼都看得開,那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成為他心中念念不忘、牽腸掛肚的恨事呢?”

因此,九牛一毛的故事中孔子並沒有苛求某個人的意思,而是想通過這個故事教育學生們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要貪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