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五子三元

"五子三元"一詞包含「五子登科」和「連中三元」兩個典故。

"五子登科"典故出自《三字經》,記載於《宋史·竇儀傳》。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記取祖訓,教導兒子們仰慕聖賢,刻苦學習,其家教甚嚴,建書房40間,買書數千卷,聘請文行之士為師受業。四方有志學者自至。5個兒子聰穎早慧,文行並優,為人處世,不愧不怍,結果先後登科及第,時人贊為「竇氏五龍」。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還特地寫了首詩:「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經》也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又逐漸演化為「五子登科」的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連袂獲取功名。

"連中三元"典故源於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制度。科舉制度經過長期演變和改革,逐步固定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的形式。鄉試由各省主持的考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由禮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則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級別的考試,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如果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就被稱為「連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