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什麼是板塊構造論

板塊構造論(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是一種現代地球科學理論,於20世紀60年代在大量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資料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

板塊構造論認為,地球表層(岩石圈)由若乾巨大的板塊構成,這些板塊的厚度大約在100至150公里之間。全球岩石圈主要分為六大板塊,包括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這些板塊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完全覆蓋海洋,而其他板塊則包括大陸和海洋。板塊之間通過海嶺海溝、大的褶皺山脈裂谷和轉換斷層帶等分界線相互分隔。

板塊構造論還指出,地球表面的板塊確實在移動,移動速度大約在每厘米到10厘米每年之間。這些板塊的運動包括匯聚型(彼此接近)、分離型(彼此遠離)和轉換型(彼此交錯)三種狀態。由於地幔的對流作用,板塊可以在中洋脊分離和擴張,在俯衝帶和地縫合線俯衝和消減。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全球地殼構造運動的基本原因,而板塊本身強度很大,主要的變形發生在板塊的邊緣部分。

板塊構造論對地質學、地理學和生物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為解釋不同大陸上的地層、礦產、動植物分布等現象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