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什麼是貢士

貢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一個稱謂,主要指在中央一級的科舉考試(會試)中及格的考生。在清朝時期,會試中試者統稱為貢士。貢士在會試中的表現如果再經過殿試並賜出身,則成為進士。殿試是科舉制度中的最高級別的考試,通常在會試之後舉行。貢士的第一名被稱為會元,而進士的第一名則被稱為狀元。進士的級別高於貢士,而貢士的級別則高於舉人

在唐代和宋代,鄉貢士是指通過州(府)、縣科舉考試(鄉貢、鄉舉)中試的考生。到了明清時期,貢士則特指會試中試者。

需要注意的是,貢士與貢生是不同的概念。貢生相當於舉人副榜,而貢士則是通過會試被錄取的舉人。此外,在明代,"貢士"一詞是一個泛稱,包含兩種意義:一為入京參加會試的舉人,一為貢入國子監的生員。至清代,"貢士"才被規定為會試中試者的專稱。

考試內容和形式上,州府之試與禮部所試的內容基本相銜接,具有淘汰和預試的雙重含義。通過州府試的考生最終被送到京城去參加會試,這些考生被稱為「貢士」。這個名稱來源於唐代的一個制度,其中地方官員每年要向京都匯報考課情況,並進貢土特產品,而考試合格的鄉貢舉子也被「進貢」給皇上,因此得名「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