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口若懸河故事

口若懸河的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言語》。故事裡面有一位叫孫綽的讀書人,他非常喜歡讀書,總是把一些歷史故事記在心中。一天,他聽了一位和尚的經講後,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他就對眾人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從早到晚一直說個不停,眾人都很佩服他的知識淵博。

到了晚上孫綽還沒有一絲睡意,於是他就起身徘徊到溪水邊去散心。忽然他想到白天自己談話的情形,心想:我的口才雖然很好,但那過分誇大其詞,似乎言過其實了。於是他提筆將自己的談話情形寫成一首詩:若古人未曾相逢,語雖足亂道不窮。如崑山未出玉,世間那得知其名。

這首詩的意思是,如果古人未曾相逢,他談話雖然亂道不窮,但如果真遇上了,其談話應該是像崑山上未出的玉,世人哪能知道他的名字呢?

因此,“口若懸河”這個成語就是形容人能言善道,説話非常流利。也有人認為“口若懸河”應該是形容人説話滔滔不絕,而且很有邏輯性。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果您還需了解更多,建議查閱相關書籍或諮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