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垂頭喪氣故事

垂頭喪氣是一個成語,來源於《新唐書·宣宗時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唐朝時期,宣宗皇帝大中元年,詩人盧仝因為生活所迫,在朝中的關係中斷,不得不在家裡做起了私塾先生。可是,盧仝心裡十分不快,便常常借酒消愁。他獨自喝得酩酊大醉,有的時候搖搖晃晃地走到自家門前,口中不斷地大聲喊叫。後來這件事被官府知道了,盧仝受到了迫害,丟了官職。

在這個背景下,垂頭喪氣這個成語誕生了。原本指低下頭、喪失了精神的臉色,在這裡比喻失敗後灰心失望的神態和情緒。同時,這也預示著以後生活中將遇到各種挫折,與家人也發生了爭執和衝突,致使一家人沒有心情歡笑。所以故事裡垂頭喪氣的起源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在歷史中出現的“垂頭喪氣”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在現代漢語中,“垂頭喪氣”被廣泛用於形容人失望、沮喪或失敗時的情緒狀態。所以故事告訴我們失敗後要保持樂觀的態度,繼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陷入失望和沮喪的情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