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它山堰原理

它山堰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堰體設計:堰體設計科學,具有現代水利原理的特點,包括堰體上部全部以長2~3米、寬1.4米、厚0.2~0.35米的條石砌築而成,左右兩邊各有石級36級。

堰體結構:堰體採用變厚布置,增大河床中央堰體剛度,從而增強堰體的穩定性。

防滲漏設計:組成堰體的條石附有粘土夾碎石層,減少河床的滲漏,提高堰體的效率。

溢水設計:堰體平面略向上游鼓出,減少溢水時對河岸的沖刷,保護河岸不受損害。

地理位置:它山堰位於鄞江上游出山處的四明山與它山之間,寬100多米,兩座小山之間的山腳下的基岩可以增強堰體的抗衝擊力。

水利功能:它山堰形成了一個以它山堰為總樞紐的引泄完整、滯蓄可靠的水利系統,自動調節南塘河水位,保證了兩岸農田和寧波城用水。

歷史背景:它山堰始建於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工程修築了十年,因此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綜上所述,它山堰的設計和構造體現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精湛技藝,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水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