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巴黎炮

巴黎炮,也被稱為「威廉皇帝炮」(Kaiser-Wilhelm-Geschütz),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研製的一門超級火炮,主要用於轟擊巴黎。

巴黎炮最初由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最初命名為「威廉大炮」,因其對巴黎的炮擊而聞名,從而得名「巴黎炮」。這門炮的口徑為210毫米,身管長度超過36米,如果豎立起來,其高度相當於十層樓。巴黎炮的最大射程超過130公里,這種大炮安裝在列車上,可以沿鐵路軌道移動。每次發射大約需要80人操作。

巴黎炮首次使用於1918年3月,德軍從德法邊界的克雷比地區向巴黎發射了第一枚炮彈,這枚炮彈飛行了約3分鐘,在巴黎城北的塞納河上空爆炸。隨後,平均每隔18分鐘就有一枚炮彈從巴黎炮向巴黎城區或郊區發射。在1918年3月23日至8月9日期間,巴黎炮從不同位置向巴黎共發射了約300枚炮彈,造成180多人死亡和600多人受傷。

巴黎炮的設計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戰略上的失敗,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實際摧毀巴黎,而是為了心理威嚇法國人。這門炮的最大特點是其超長射程,其炮彈重約125公斤,能發射至40公里高的高空,成為人類第一個進入平流層的人造物體。德國科學家在設計和使用過程中需要仔細計算科里奧利力對炮彈的影響,以確保其能準確到達目標地點。

到了1930年代,基於巴黎炮的知識,德國人開始研髮長程火箭,逐漸取代了這種傳統的大炮。克虜伯公司在納粹掌權後也獲得了資助,研發了新的列車炮——K12列車炮,這是巴黎炮的一種最佳化版本。K12列車炮曾用於跨越英吉利海峽轟擊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