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打牙祭

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後來泛指吃肉或會餐加菜,意味著偶爾享用豐盛的菜餚。這個表達最初來源於中國南方的某些地區,與當地的祭祀習俗有關。具體來說,它反映了以下幾種習俗:

祭祀財神的習俗。在舊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日,商家會進行財神祭祀活動,用肉類祭拜土地神(土地公),以祈求生意興隆。這些祭拜過的肉類後來被分食,稱為「打牙祭」。

古代將軍、主帥的牙旗祭拜習俗。在農曆的初二、十六日,會用豬肉雞肉魚肉等祭拜牙旗(一種象徵軍事威嚴的旗幟)。祭拜完後的肉類被分食,稱為「吃牙祭肉」。

隨著時間的推移,「打牙祭」逐漸演變為指偶爾吃一頓豐盛的飯菜,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享受美食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