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披袍仡佬

披袍仡佬是一個古代的族群名稱,也被稱為披袍革老。這個族群因其特有的服飾而得名,男女都會穿一件短衣,外披一件方形且寬大的袍子,這件袍子沒有領子和袖子,在前面短後面長,頭部從頂部的小孔中穿過。女性還會用青線扎發,並披上青布,下身穿多色羊毛製成的無褶裙,男性則穿著長褲。他們主要以鑄造犁具為生,是一個勤勞的農耕民族。現代,他們通常被統稱為仡佬族。披袍仡佬主要分布在貴州鎮寧平遠(今天的織金縣)、水城施秉黎平等地。

仡佬族的服飾在近代逐漸與當地漢族或其他民族相似或相同。例如,平壩縣的披袍仡佬族婦女穿著長衫,外披前短後長的無袖袍子,外穿筒裙,內穿短褲。遵義地區的仡佬族婦女則穿大襟大袖的衣服,領子、肩膀和袖子都加上花邊。到了20世紀40年代,只有雲南痲栗坡楊萬一帶的仡佬族婦女還保持著穿筒裙的傳統。如今,仡佬族的傳統服裝只有在少數地區的老年人中才能見到,完整且成套的仡佬族傳統服裝,尤其是衣裙和披袍,已經非常罕見。

仡佬族的服飾中,有些會在衣領、衣袖或裙邊繡上紅花,被稱為紅仡佬;有些則會繡上五色的花邊,並在身上綴以蠶繭作為裝飾,看起來像一串串的珠子。有些仡佬族的服飾衣長只有一尺多,會在上衣外再套一件袍子,這件袍子無領無袖,像布袋一樣,在底部和兩側開有孔洞,穿衣時頭和手從孔中伸出。這種袍子前胸短、後背長,上面綴有海巴(貝)作為裝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