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时间古语怎么说

在古代,時間有多種不同的稱呼方式,具體如下:

中國古代的時間稱呼主要有日、月、季、歲、世、元等。其中,日指一天的時間,月指一箇月的時間,季指四季的時間,歲指一年的時間,世指十年爲一箇世,元指二十年爲一箇元。

與年有關的表達方式包括年、期年、邇年、不終歲、不數歲、明年、越明年、積年、累年、暮年、歲暮等。

與月有關的表達方式包括期月、居數月、間月、旬、旬日等。

古代的時辰制度中,一天被劃分爲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夜晚的時間劃分中,晚上被分爲五更,晚上的7點到9點爲一更,9點到11點爲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爲三更,凌晨1點到3點爲四更,凌晨3點到5點爲五更。

白天與黑夜的時間稱呼中,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撞鐘報時,故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

其他時間表達方式包括邇來、嘗、瞬息、俄而、少頃、頃之、斯頃、夜分、子時、失時、是年、積年、向、良久、旦旦、素、既望、垂、初、尋、已而、既、適、幾、未幾、旋、遽、俄、頃刻、須臾、逾時、亟等。

時間的進一步細分中,北宋時開始將每個時辰分爲“初”、“正”兩部分,分十二時辰爲二十四,稱“小時”。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在採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