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明在古文中的意思

在古文中,「明」字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包括:

明亮、光亮:指光線充足,使得物體清晰可見。例如,在《醉翁亭記》中提到的「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描述的是山間早晨和晚上的明暗交替景象。

照明:指用光線照亮某物或某處。如《游褒禪山記》中的「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意指在決定退出洞內時,火把仍然能夠提供足夠的光亮。

明確:指事物清晰、明了。例如,《答司馬諫議書》中的「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意味著名稱與實際的關係明確後,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

英明、明智:形容人的智慧或判斷力。《隆中對》中提到「智謀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英明的君主」,這裡的「明」指的是明智和英明的品質。

次日、下一個:表示時間上的順序,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明日,徐公來,孰視之」,意指第二天徐公來訪。

嚴明:形容治理或行為上的公正和嚴格。《出師表》中的「嚴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用來表明陛下公平嚴明的治理。

眼力、視力:指視覺的敏銳程度。《孟子》中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形容視力能夠看清秋天裡剛換過的獸毛的末梢,卻看不見一大車木柴。

證明、闡明:指清楚地說明或證實某事。《屈原列傳》中的「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意味著道德的廣大崇高和國家治亂興亡的條理無不完全表現出來。

綜上所述,「明」在古文中的意思豐富多樣,涵蓋了從物理光線到抽象概念如智慧、公正等多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