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流言三至

成語「流言三至」出自《貞觀政要·論君臣諫誡第六》,其故事源自於《戰國策》卷四。該成語講述的是曾參外出求學時,魯國有一個與他同姓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其母不信,繼續織布。一會兒,又有人來告說:「曾參殺人了。」其母仍織布自若。又一會兒,又一人來告說:「曾參殺人了。」其母始信,投杼下機,逾牆而走。說明流言三至就非常可怕,可以動搖人們的自信心。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魏徵在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道奏章中引用這個故事,說明國君對大臣的信任非常重要。如果國君對大臣不真心實意,用什麼來要求他們做的忠恕呢?《禮記》上說:「國君多疑,百姓就迷惑。對臣下不了解,國君就憂愁了。」君臣之間應意氣相投,互相依傍,如同魚水,上下同心,那麼陛下的功業,便可以同三皇(指天皇、一皇、人皇)、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相提並論。

因此,「流言三至」不僅僅是一個成語,它還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和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