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理直氣平故事

關於“理直氣平”的故事並沒有廣泛流傳的版本,以下是“理直氣壯”的故事,可能對您有所幫助。

“理直氣壯”這個成語源於宋朝時期的一個故事。一天,有一個賣柴的人到一家財主家去賣柴。由於他比較勤快,財主很爽快的就答應買他的柴。當財主問他價錢時,他卻隨口答道:“一百捆,每捆一千斤。”財主一聽就愣住了,因為他的院子裡柴堆放不下。但因為當時已經跟人答成買柴的約定,也不好反悔。最後只得埋怨這個賣柴人:“價錢太低了。”賣柴人理直氣壯地回答說:“要論價錢,這柴里的樹枝應該是沒有砍的活樹價錢;如果按照枯枝的價格賣給府衙里的當差,柴一文錢也不能買得到。”說完之後,他就從衣兜里掏出一些銀兩數了一百兩給財主,並說:“這銀子是我賒的賬,還請你收好。”財主當時也沒法還給他銀子就拒絕了他。賣柴人見他硬是不給銀子就準備離開。財主只好向他說:“這柴價錢雖然高了一點,但也不是太過分。”賣柴人答道:“既然柴的價錢公道,你又何必多花一文錢呢?”賣柴人的話把財主說得無言以對,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受了賣柴人的欺侮。

以上就是“理直氣壯”一詞的由來,它形容一個人理由充分,說話氣勢就自然而然地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