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百忍堂的故事

百忍堂的故事源於“百忍堂”匾額的來歷。據《汝南周氏宗譜》記載,百忍堂本為孝子房,宋代時期,有一名叫周文光的人,從小就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卻相繼去世,使他一下子變成了孤兒。為了奉養母親,他每日外出打工。有時回家晚了,母親便不吃飯,而他卻獨自坐在門外啃冷饃。母親覺得奇怪,便問其原因。他說:“晚歸母親未吃飯,我也就不想吃。”母親聽後非常感動,流淚說:“兒啊,你一餐不吃餓得慌,古人在人家家裡為奴為婢,能忍;出門在外討飯,能忍;咱家素不欠人債,又能忍;我雖年高,而身體還好,能忍。”為了紀念這位母親,人們就把孝子房稱為“百忍堂”。

在百忍堂中,周文光把母親侍候得舒舒服服。周母七十大壽時,親友紛紛前來祝賀。可大門貼的一副“上書”七個楷書大字“人逢喜事精神爽”,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心。“為何堂門喜帖均書‘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些客人詢問緣故。“古云:‘每不忍必見憂’。” “人之忍事能絕後,不孝順必早亡;家有詩書縱結舌,也要賢慧好兒方。”這副對聯,則回答了疑問。周文光之所以這樣書寫門聯,是因為他在十幾年前曾讀過一本《古訓》,裡面就記載著唐代高宗年間有位王員外家有兩個兒子和一個繼母。一天夜裡下了大雨,洪水暴發,洪水淹沒了房屋。王員外的兒子們紛紛逃到屋頂上。這時繼母也爬上了屋頂。事後,人們問王員外:“你繼母平時待你不好,你為什麼還讓他上屋頂?”王員外說:“事有緩急,繼母這時對我很好。”後來他兩個兒子都考上了進士。這個故事讓周文光銘記在心。

周文光守孝三年期滿後成家立業。為了讓母親的居所寬敞舒適一些,他在堂前建起了一座新房子,給母親居住。有人給他的新房子送了一幅對聯:“居心勿恃厚毋薄;守己貴持恭且敬。”又教他許多孝悌做人之理。幾年後母親去世了,他把母親的靈柩停放在家中的大客廳內一年之久沒有安葬,每天都焚香向她叩首。每年除了大年三十守夜外,無論何月何日從未缺頓飯食和神前供養等孝道禮儀之事。此等誠心感動了冥府天尊、城隍諸神以及各位祖先等眾位神仙來享用他的祭品。因此周家廳堂上的神位香火很旺。周文光活了87歲無疾而終。

在百忍堂內居住過的有“百忍門第”牌坊的主人周氏家族和曾祖母等一批人。曾祖母姓陳名明吾(1866—1936),系周氏族人排行第四輩。她為人善良賢惠、慈善寬厚、吃苦耐勞、厚道樸實、樂善好施、以孝敬長輩、賢惠持家而著稱於鄉里;又由於她對先祖及家人的虔誠之心和恭敬之舉感動了冥府天尊、城隍諸神以及各位祖先等眾位神仙來享用她的祭品而被神化並列入百忍堂內香位牌位中。後人根據家族的這一傳說和“上書”七字及一些歷史故事而將“百忍堂”匾掛於廳堂之上。“百忍堂”匾因祖上原掛於大廳中高處作避邪祛祟之用而得名。“百忍堂”匾如今已被收藏於“中華周氏網”內並作網上展出。

此外,“百忍堂”匾也被用於紀念曾祖母的《百忍堂碑記》和宣傳周氏家族美德的《百忍堂族譜》等歷史文物中加以介紹和傳承。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需要建議查閱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