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米勒拾穗背景故事

米勒的《拾穗》的創作背景是法國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即法國的“理性王國”變為現實生活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法國農村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土地經營權逐漸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然而,廣大貧苦農民仍緊緊依附於土地,生活十分艱難。當時法國的畫家對農村生活進行了觀察和體驗,並對此產生了深刻的認識。因此,他們以寫實的藝術手法表現農民的生活,以此來喚起人們對貧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憤慨。

《拾穗》是米勒受一位農民的委託而作的。畫中三位農家婦女就是他的形象化身,她們正彎下腰來拾取金黃的麥穗,從中體現了她們與土地不可分割的命運。米勒在構圖上突破了傳統的三角形平衡的穩定式樣,而採用前景的垂直線與畫面的水平線相呼應,形成較為平穩的構圖。在人物造型上,人物身體顯得矮壯結實,手腳粗厚有力,不求寫實而求神似。

米勒以真摯的感情描繪了三位彎腰拾穗的農婦,作品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畫得如此真實而感人,達到了現實主義藝術的高水平。米勒在這幅畫中運用了金字塔式的構圖形式,三位農婦從左向右拾麥穗的三條主線與他們縱向地面的三條垂線所構成的縱橫交錯關係,把畫面分成水平與垂直兩個部分,使整個畫面既穩定又富有節奏感。這樣的構圖形式在盛期古典主義畫作中可以見到。這樣的色彩關係服從於構圖的安排,黃赭色的土地與暗綠色的麥桿在色相上既對立又互補顯得生動而諧調。光暗關係仍以地面為主,略微調整個別人體膚色或其它受光部位的明度使人物活躍起來有立體感即可。這就是該作品的構圖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