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米原器是什麼

米原器(也稱為國際米原器)是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單位「米」的定義基準。它的歷史和發展如下:

起源與製作:

1790年,法國科學家決定以通過巴黎的地球經線全長的1/40000000的長度定義為1米。他們從法國測到西班牙,得出一條弧,用舊制單位算出地球周長,再除以40000000,得到「1米」的長度。

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確定「米原器」為國際長度基準。它規定1米就是米原器在0攝氏度時兩端的兩條刻線間的距離。

米原器是由含的合金製成,橫截面為X型。

保存與維護:

這個米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檔案局裡,作為「最能表明『米』的規定性質」的器具。

米原器的精度可以達到0.1微米,也就是千萬分之一米,非常精確。

現代定義:

現代的米的定義已經從物理長度轉移到基於光速和銫原子鐘的固定數值上。這意味著米的定義不再依賴於物理世界的任何物理對象,而是基於自然界的恆定屬性。

綜上所述,米原器是歷史上長度單位「米」的定義基準,它由含鉑和銥的合金製成,橫截面為X型,精度極高,一直保存在巴黎檔案局裡。隨著技術的發展,米的定義已經從物理長度轉移到基於光速和銫原子鐘的固定數值上,使得米的定義更加精確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