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耪地

耪地,是一種農業活動,指的是使用鋤頭翻鬆土地並除去雜草。這項活動通常在農田中進行,目的是為農作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具體來說,耪地包括使用鋤頭翻鬆土壤,以促進土壤中空氣的流通和水分的保持,同時也有助於除草,防止雜草與農作物爭奪養分和光線。

耪地的過程和技巧:

時間與頻率:一般在農曆小滿開始至秋季處暑期間進行,每年約三個多月的時間。不同農作物可能需要耪地的次數不同,一般大田作物如高粱、穀子等需要耪三遍。

分類:耪地分為「抱著耪」和「通著耪」兩種方式。禾苗小時適宜「抱著耪」,即分別在壟的兩側進行翻鬆;當禾苗長到一定高度時,改為「通著耪」,即在兩壟之間的壟背上進行翻鬆。

特殊技巧:如「打回鋤」,即在用鋤頭翻鬆土壤後,再次用鋤頭將土往回推,以防止雜草在陰雨天氣中復活;以及「下搭鋤」,即手動拔除緊挨苗根的草,以避免傷害幼苗。

集體勞動:在生產隊時期,耪地通常是集體勞動,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如「燕子鑽天」,即多人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依次進行翻鬆。

耪地不僅是簡單的體力勞動,還涉及到對農作物生長周期的了解和適應不同農作物的特殊需求。通過耪地,農民可以更好地管理土壤,促進作物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