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行辟

行辟(xíng pì)的含義、出處和套用

含義:

行辟,亦作行僻,意思是行為邪僻。這通常指的是偏離正道,行為不正當或不合常規。

出處:

該詞出自古代文獻,如《晏子春秋·諫上十四》:「今政亂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表明在政治混亂時期,人們的行為可能會偏離正道。

《荀子·宥坐》:「人有惡者五……二曰行辟而堅。」這裡將行辟列為人們應避免的五種惡行之一。

《管子·正世》:「夫民躁而行僻,則賞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說明民風浮躁,行為邪僻時,獎懲措施需更加嚴格。

套用:

在現代,行辟一詞較少使用,但在討論道德、行為規範時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例如,在教育孩子時,強調正直、誠信的重要性,避免他們行為邪僻。

在古代文化中,行辟被視為一種負面行為,需要加以糾正和避免。這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於道德行為的重視。

綜上所述,行辟(行僻)是一個描述行為偏離正道的古代漢語詞彙,它源自古代文獻,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於道德行為的看法和要求。儘管在現代使用較少,但它仍然對理解古代文化和價值觀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