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負負得正

"負負得正"是數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指的是兩個負數相乘的結果是正數。這個原理可以通過乘法分配律來解釋。具體來說,設-a、-b是兩個負數,那麼(-a)×(-b)的結果可以通過乘法分配律展開為a×(-b)+(-a)×(-b),其中a×(-b)是負數乘以負數,根據乘法規則,結果是正數;而(-a)×(-b)是兩個負數相乘,結果也是正數。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兩個負數相乘的結果都是正數。

這個原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廣泛的套用。例如,如果一個人每天欠債5元錢,那麼連續三天他的欠債總額就是-15元。但如果我們以-3代表三天前,那麼在三天前的那一刻,他的資產就應該是(-3)×(-5)=15元,這就證實了負負得正的觀點。

此外,從指數的角度來看,負數的乘法也可以理解為取倒數。例如,2的兩次負一次方,就相當於作了兩次倒數,最後等於它本身,所以,我們可以得出(-1)×(-1)必須要等於1。

總的來說,"負負得正"的原理是基於數學的基本規則和生活中的實際套用,是理解數學概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