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隳三都

"隳三都"是指春秋時期的魯國孔子執政期間,毀「三桓」私邑的歷史事件。具體內容如下:

背景:

春秋中期以後,魯國政權不斷下移,被稱作「三桓」的叔孫氏季孫氏孟孫氏三族之家臣勢力漸強,經常以下犯上,侵凌「三桓」,甚至越過「三桓」而干預國政。而當時「三桓」已控制不了他們的私邑,為他們的家臣邑宰所盤據。

過程:

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兼攝相事,為了加強君權,為防止家臣據「三桓」之私邑反叛,這年夏天,建議魯定公拆毀「三桓」私邑郈、、郕。

起初,季孫斯和叔孫州仇仲孫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勢力,也支持墮三都。但後來,齊國軍隊守在了魯國邊境,坐等魯定公帶軍隊去推掉最後一位國相的城牆,齊國就會攻進首都來。同時,郕邑宰公斂處父反對墮毀郕邑,使三桓開始反對墮三都。"隳三都"行動就此半途而廢。

結果:

孔子不得不中斷仕途和救國理想,與弟子們踏上了周遊列國的道路。

意義:

"隳三都"的行動體現了孔子為了加強君權,抑制家臣勢力的決心和努力。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功,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制度的弊端和改革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