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活在當下,才是你能成功的基礎

活在當下,才是你能成功的基礎

文/武志紅

當下左右著你的動力,究竟是什麼?

常見的是兩種:留戀或目的。

留戀源自過去,而目的着眼於未來。但是,一旦留戀於過去的美好,或關注於將來的目的,你就丟失了當下。

然而,當下永遠是你直接面對的唯一。

如果你不關注當下,你便是一直在浪費時間。

一天晚上,我在小區散步。我住的小區有一個湖,湖的兩側是矮矮的山,湖的對岸也是一座小山丘。

走到湖邊的小路上,我看到湖對岸有一輪滿月剛剛升起,正好位於湖對岸那座小山丘的山頂。空氣中有些霧氣,這輪滿月有些泛黃,因這幽暗的淺黃色,這輪滿月,和這湖、這些小山以及湖邊的垂柳都有了一種懷舊的味道。

這一瞬間,我被觸動,然後拔腿就跑,我想趕快跑回家,去拿自己的專業相機,拍下這迷人的景色。

但剛剛拔腿要跑的這一刻,我又停下來,站在湖邊的垂柳下,看那輪幽暗的滿月,還有湖水,小山……

有那麼短短的一恍惚間,我徹底忘記了自己,全神貫注於這月、這山、這水乃至湖水上的電線……景色成為一體,我與這景色也似乎融為一體。

這一恍惚非常短,短到似乎沒了時間概念。然後,我「醒過來」,再次對自己說,這麼美的景色,我一定要記錄下來。

於是,我再次奔跑。

10多分鐘後,我從家裡拿了相機,跑回到湖邊,但月亮已升得相當高,那種帶點懷舊感的幽暗的黃色已換成了明亮的白色,整個景色的味道也已改變,我也失去了把它拍攝下來的衝動。

第二天,我想,差不多的時間,該有差不多的月色吧。於是,到了第二天晚上,我帶著相機提前來到湖邊,等著這月色的出現。然而,這天晚上的月亮似乎還是那麼圓,但那種懷舊感已徹底沒有了。

對著這樣的月色,我備感失望。但忽然間,我明白,我執著於過去了,我想在今晚複製昨晚的月色以及昨晚的快樂,而這是不可能的。

明白了這一點後,我靜下心來,再看當時的月色,發現它儘管沒有昨晚月色的特點,但一樣有它的迷人之處。

我這個故事,反映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很容易執著於過去產生的快樂上,於是我們便不能活在當下。

一比較,便失去了單純的快樂

我們多有一種體驗:隨著年齡的增長,單純的快樂越來越難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過去的快樂成了一種阻礙。每多有一種快樂,我們就多少會產生一種渴望,希望能在未來繼續複製這種快樂。快樂越多,這種渴望也就越多。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心就會被一層又一層的渴望所纏繞,從而失去了對當下事物的關注。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說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逐漸對美食失去了興趣,御廚們送來什麼樣的珍饈,他都覺得索然無味。這時,他想起一次在逃亡路上,喝過一碗不知道是什麼做的粥,那味道好極了,簡直可以說是天下第一粥,他渴望再喝上一次。

這碗粥是當時收留劉邦的一個老嫗所做,劉邦命屬下找來這個老嫗,用同樣的方法給他做了一碗同樣的粥。但是,拿到這碗粥,劉邦只喝了一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他問老嫗為什麼會這樣。

老嫗說,這兩碗粥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她用小麥的顆粒做的粥,只是境遇不同,以前大王你在逃亡路上,命都難保,並且飢腸轆轆,於是吃什麼都會覺得好吃。現在,你吃遍了天下珍饈,再喝這碗粥自然就不再覺得好。

這個故事表明,比較心會令我們產生審美疲勞。如果有比較心,那麼一旦遭遇極好的事物並產生過極大的快樂,我們就會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所以關鍵不是劉邦吃盡天下珍饈,而是因為他有比較心,總拿過去的事物和眼前的事物做比較,渴望能在眼前的事物上複製過去的快樂,這就阻礙了他與當下的事物建立好的聯繫。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說,自我實現者的一個特點是沒審美疲勞。我的理解是,這是因為自我實現者能全神貫注於當下,他們不會執著於過去的體驗上,不拿過去的事物和當前的事物做比較,於是每一時刻的體驗都是全然的、新鮮的,審美疲勞也就無從產生。

譬如,我有時會誇口說,我就是一個沒有審美疲勞的人,我可以一年看365次海上日出而不會覺得厭倦。

不過,我前面提到的故事表明,這只是一種誇口而已,我一樣會拿過去的月色與當下的月色相比,於是一樣會有審美疲勞。

這也是夫妻關係中審美疲勞產生的原因。好萊塢影片《美國麗人》中,丈夫問妻子,以前那個可以在陽台上對著飛機敞開胸脯的女孩哪裡去了?顯然,他在留戀過去的快樂,他腦子裡有妻子太多的過去的形象,但當他執著於這些時,他就不可能看到妻子當前的美,也就不能單純地享受當前的時光。

太眷戀過去,就看不到眼前的美。

過去的感覺不可複製

一次,和一個朋友聊天時,我開玩笑說,最好不要和太好的男人或太好的女人談戀愛,因為他們是毒藥,一旦遭遇最好就要有結果,否則這毒無解,或許只有比他們更好的人才能解。

甚至,更好的人也不能解,因為我們會拿他們與過去的戀人相比較,而一旦我們這樣做,我們就是活在過去,就是在他們的身上看過去的戀人的影子,從而看不到他們的真實存在。

這個道理,我是特意說給她聽。她剛失戀不久,過去的那個戀人帶給她很多快樂,她說他能分分鐘讓她開心。現在,她接受了已經分手的事實,準備找新的戀人。她渴望新的戀人一樣能讓她分分鐘都開心。

顯然,她想在新的戀愛中複製過去的快樂。不僅如此,和她深聊下去,我還發現,她還希望新的戀人最好和舊的戀人一樣,也是不高、稍有點胖、計畫性極強、愛鍛鍊身體、幽默……

因為心中藏著這樣的期望,她就看不到當下了。最近,她也與一些男子相識並嘗試交往,但她很容易就會失望,她認定他們給不了她想要的快樂。

快樂有很多種,好男人也有很多種。然而,她渴望的快樂只有一種,她渴望的好男人也只有一種,她執著於這兩個唯一上,也就無從看到其他的好了。

這樣的話,只有過去的那個男人才能救她。

甚至,過去的男人也救不了她了。因為,即便這個男人和她在一起時所製造的快樂,也是在過去的情形中所產生的,這種情形不可複製,這種快樂也一樣不可複製。

這一點,她也承認。她說,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她的一些感覺正逐漸失去。

這是必然的,因為過去的感覺不可複製。

這也是多數愛情故事的共同遭遇。某些感覺太好了,於是我們想一再重複它們,結果這些感覺成了阻礙,令我們看不到當下的美好。

懷舊,所以喜歡舊上司

不過,懷舊是她的風格。和她聊了多次以後,我發現,她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無法和當下的上司相處,但一旦這個上司離開了,或她離開了,她和上司的關係反而會立即好轉,所以她好幾個要好的朋友都是她的老上司。

這個風格是怎麼形成的呢?原來,她最留戀的是童年。10歲之前,她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爺爺奶奶收入高,生活條件優裕,而且視她為心肝寶貝,最小的叔叔整天和她玩在一起,經常逗她、捉弄她,有時令她生氣,但多數時候是逗得非常開心。但10歲後,她回到父母家,父母收入低,並且更愛弟弟,對她相當冷淡。從此以後,她不斷地渴望重新回到童年,繼續過那種快樂的生活。

所以,她剛結束的那場戀愛,其實不過是和叔叔的關係的一個重複而已。那個戀人的體型和性格都和她的叔叔很像,而那種快樂也和童年時很像。

至於她和上司的關係,大致可以說,目前的上司,就像是她父母。她對父母有憤怒,所以難以和目前的上司處好關係。但一旦上司離開了,他們就像是她的爺爺奶奶和叔叔了,她愛他們,於是就能順利地和舊上司打成一片。

此外,她還對一些零食極其執著,每年春節都會努力地去找廣州一些老式的點心,而那些點心都是她童年時在爺爺奶奶家的最愛。可以說,這些點心自身並不重要,但它們是象徵,是一種儀式,在吃這些點心的時候,她就似乎回到快樂童年了。

她的故事,也是我們共同的故事,我們很容易先將童年時的重要親人的形象套在戀人的頭上,渴望在他們的身上複製童年時的快樂。接著,我們又很容易將上一個戀人的形象套在新的戀人頭上,渴望複製過去的快樂。但是,這都令我們看不到戀人的真實存在,不能活在當下。

總想著目標是浪費時間

不能活在當下的另一個常見原因,是我們容易被目標所淹沒。

很多人喜歡樹目標,認為目標越高,自己做事的動力就越強。然而,當總是想著目標時,我們就會忽略當下,就做不好當下的事情。

春節回家,我一個老鄉來找我訴苦,他說他有一肚子的雄心壯志,渴望出人頭地,但沒有人理解他,大家反而都嘲笑他好高騖遠而看不起他。

和他聊天時,我有一種感覺,好像他漂浮在空中,並且他的眼神也有一種飄忽感。

慢慢地,我發現他說話有這樣一個邏輯:事情A做不好,是因為事情B阻礙了事情A;事情B做不好,是因為事情C阻礙了事情B……總之,我難以和他就事論事地談論一件事情。

一開始,我試圖令他就事論事地說話,但發現無法做到這一點,就感覺接受他的邏輯,順著他的邏輯往下說。既承認事情B是事情A的阻礙,事情C是事情B的阻礙……

但最終這樣聊下去的結果,是他不得不承認,他沒有做好過任何一件事。譬如,他事業做不好,耕田也不行,做飯超難吃,也不會打扮,也不會玩牌,學歷也很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最直接的原因是好高騖遠。他做事情時,也是一個邏輯,做著事情A就想著事情B,做著事情B就想著事情C……總之,總是想著更高一層的目標。

但是,當做著事情A時,他的時間就用在了事情A上,但他心思卻不在事情A上,於是時間就被浪費了。因為過去三十多年他一貫如此,於是他過去的所有時間都被浪費了,結果令他差不多一無是處。

聊到最後,他不知不覺流下了眼淚,承認這的確是他一個最大的缺點,他決定試著活在當下,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能夠活在當下,才能全神貫注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我認為,是卓越人士的共同特點。

我一個小有成就的企業家朋友說,他的一個人生哲學是,從不抱怨,做什麼事就做好,如果對這件事不滿了,就立即離開它,去做新的想做的事。

如果我這個老鄉持有這種人生哲學,那麼,他的人生會全然不同。構想,他還是農民,但耕田一流、做飯一流、衣著有風度、玩牌一流……那麼,這個人該是何等出色?

兩年前,我去一個家具店買家具,接待我的是一個剛來廣州的女孩,在這個家具店的辦公室牆上,寫著每個店員的職業目標,她的職業目標大概是三年內做一家分店的店長,我說,這個目標你一定會實現,並且時間也許會更短。

果不其然,再過幾個月,我又去逛這個家具店的另一家分店時,發現她已是這家分店的店長,她開玩笑說是託了我的洪福。(  )我則回答說,我的預言不是瞎說的,因為我看到她有一個可貴的品質——能全神貫注地做事情,非常投入地為顧客著想,不僅不厭其煩,而且還很快樂,有這種品質的員工一定是人才,而那店家具店的管理看來也不錯,我相信這個店的老闆能慧眼識人。

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是有必要的,然而,僅靠目標做動力,這種動力就是強迫式的,有這種動力的人很容易會焦慮,所以會比較努力,但他們缺乏全神貫注的素質,於是做事會比較馬虎,而且會浮在表面上,不能做得非常到位。

擁有全神貫注的素質的人,是能夠活在當下的人,他們也會有目標,會有一個全盤規劃,但當做事時,他們會關注當下的信息,不僅會細緻,而且會享受當下的事情,他們做事的動力是當下產生的快樂,而不是源自未來——其實也是過去——的目標。

很多父母和老師喜歡給孩子樹立目標,認為有了壓力才會有動力。但是,這都會阻礙孩子活在當下,令他們在做事情A時總想著目標B,於是不僅容易焦慮而且還容易馬虎。

大多數有考試焦慮的孩子,他們的動力都是過去產生的,主要是父母給他們心中種下的壓力,他們的關注點也是這些壓力,而不是學習本身。例如,有考試焦慮的高三學生,做任何事時都會想著高考的結果——如果考砸了怎麼向父母交代,所以不能全神貫注於當下的學習。

你是否陷入了時間的漩渦里?

不活在當下,易紙上談兵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很多渴望,但這些渴望都會阻礙我們與當下的事物建立最單純的關係。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說,活在當下是智慧的唯一源泉,因為過去產生的都是知識,都是僵死的東西,按照過去的知識套當下的問題,就不能第一時間洞燭當下問題的本質,從而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戰國時期,趙括紙上談兵而葬送趙國四十萬的兵力;三國時期,馬謖死用兵書而導致蜀軍失敗,這都是不能活在當下的典型案例。

明朝著名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說,兵法的最高境界是「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此心不動,意味著放下了渴望,放下了對過去的執著,而隨機而動,則意味著對當下形勢的準確判斷。做到了這一點的王陽明,一生剿匪無數,卻沒打過一場敗仗,等他56歲又被調往廣西剿匪時,廣西的土匪聽說是王陽明來,立即就投降了。

可以說,活在當下是一個普世哲理,任何時候都適用。

譬如學心理學,國內一個著名心理專家對我說,他發現學心理學的方式有兩種,一種人是拿理論去套事實,這種人將大師的理論奉為神明,如果發現理論與事實不相符時,他們第一時間會懷疑事實,而不是理論;另一種人則是拿事實檢驗理論,如果發現理論與事實不相符時,他們會第一時間懷疑理論,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態度。

玩攝影時,我也會發現這種差別。一些人拍照時,會想著書上講的構圖,另一些人則是沉浸在當下,憑著當下產生的感覺去構圖。自不必言,前一種人的攝影水平很難提高,因為當不能沉浸於當下,不能與當下的事物建立關係時,他們就是一直在浪費時間。

要活在當下,重要的破,而不是立。我們要認識自己當前的渴望,明白它們一定是源自過去,然後試著放下它們。當你能做到放下時,你就能洞見當下事物的本質,然後這洞見就會自動告訴你,你該怎麼做。

  1. 成功取決於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2. 是的,成功可以複製
  3. 學習成功離不開「專心」
  4. 習慣和性格影響你的成功和失敗
  5. 失敗是差了一點火候的成功
  6. 挫折的盡頭就是成功
  7. 成功格言
  8. 成功的關鍵
  9. 信心是成功的保證
  10. 成功的名言(二)
  11. 關於成功的名言
  12. 關於成功的勵志名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