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實話說吧,智商是最不重要的素質!

我來講講研究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我先來說什麼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你的IQ(智商)。無論什麼學科,物理、工程、生物、文學,我認為最不重要的是IQ。我相信是這樣。

那麼,什麼才是重要的?

第一,時間的付出。不要以為你可以耍小聰明,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有時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說「我的成功完全是靠機遇」,這一定是瞎掰。我不信有任何一個成功的科學家沒有過極大的付出。清華大學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國已是赫赫有名的終身講席教授。他在美國時這樣教導學生:「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我最大的訣竅是刻苦,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我知道你們不能像我一樣刻苦,但我要求你們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一天工作8小時的話,你要工作6天以上。你不要以為你早上8點去,晃晃悠悠做點實驗,晚上8點離開就可以了。它只計算你具體做實驗的時間,以及你真正去查閱和實驗相關文獻的時間,你的吃飯時間、查閱文獻之後放鬆的一小時,都要去除。所以,一周工作50小時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滿足了我的要求,你可以在實驗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離開實驗室。」其實老蒲說的是大實話,是一個真正有良知的科學家說出的話。我想通過這個例子告訴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時間,就一定不會成功。

第二是方法論的改變。我的博士後導師是一位獨樹一幟的科學家,他只比我大一歲半,很年輕。我進入他的實驗室之後,慢慢意識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維、真正的方法論是如何養成的。

我在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生的時候,老師講,要讀《自然》,讀《科學》,要廣泛閱讀文獻,知識面要寬廣。我也是這樣做的。到這位導師的實驗室後,有一次《自然》雜誌上有一篇領域內的前沿文章,我認真讀了以後就去找導師討論,可是導師說:「這篇文章我還沒有讀呢,讀了以後再說吧。」過了一個月後我又讀了一篇文章,又想跟他討論,誰知導師臉一紅說:「這篇文章我還沒有讀呢。」

後來有一次我大膽地問他,你讀文章嗎?他說他不讀。我又問,不讀文章如何養成科學素養?他說,科學素養的養成和科學史有關,和重大發現的數據源有關,與科學進展到最前沿的知識沒有任何關係。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只是讓你在做研究的時候知道,在你的研究領域內你所處的境地是什麼樣的,你是否在做別人已經做過的東西,僅此而已。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多問為什麼,不要簡單地接受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你要挑戰過去。

第三,建立批判性思維。除了方法論的改變,還包括挑戰學術權威。我的博士生導師在33歲時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說他在晚上做夢的時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滿思考。他經常說:「懷疑是科學發現的推動力。」

有一天我們開會,他看起來特別激動,說今天我給大家演示我的一個想法,希望大家幫我看看,有什麼問題提出來。他開始寫公式,滿滿一黑板的推演之後,一步步證明出熱力學第二定律是錯的。當時我們都震驚了。

後來,我在他寫的公式里發現了三處錯誤,但我不敢提,再一想,那的確是錯的,我哆哆嗦嗦地舉起手,指出了一處錯誤。所有同學都說我錯了,但是我們的小老闆說:「我覺得一公講得不錯。」

在此之後,我們研究所的同事見到我便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這讓我慢慢有了自信。這段公然鼓起勇氣糾正系主任兼實驗室導師的學術錯誤的經歷,在我的科研路上給予我無限自信,至今對我仍有很大影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