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是貧富認知的差別

01

馬雲在一次演講時,現場有觀眾提問:

馬雲先生,你每天飛來飛去的,累不累?

累不累……這個問題,讓馬雲當時呆住了。

然後馬雲的聲音有點變了,似乎帶點哭腔,解釋說自己最近確實有點累,咳嗽了二十多天,一直沒見好。

接下來有媒體發酵,稱這個問題戮中了馬雲的軟肋。

——實際上,這個問題根本不是馬雲的軟肋,而是貧富認知的軟肋!

——讀懂這個問題,也許會改變你的命運。

02

不怕自己累成狗,滿天飛來飛去的,不止是馬雲。

王健林的日程表安排,也是極恐怖的。

2016年11月30日,王健林的日程安排表,是這樣子的:

晨4點,起床。

4:15至5點,健身。

5點至5:30,早餐。

5:45至6:30,前往機場。

7點至12:15,雅加達飛海口。

12:20到12:45,到達海南迎賓館。

12:45到13點,海南領導會見。

13點到13:20,海南萬達城項目簽約儀式

13:20到14:10分,便餐。

14:10到15點,前往機場

15點到18:10分,海口飛北京

18:30到19:10分,到達辦公室

王健林的日程表,在朋友圈中披露時,是極度令人震駭的。

——短短24小時,兩個國家,三座城市,飛行6000公里,媒體稱王健林每天的日子都是這樣,而且在飛機上,他也沒有空閒,仍然要與部屬研究項目。

有家電視台曾做過一期“首富的一天”,節目組跟在王健林身後,結果發現根本停不下來,王健林如充滿了電的大磨盤轉個不停,把節目組的人累成狗。事後電視台稱其為“急行軍模式”。

——設若王健林如果站台演講,肯定會有人,如問馬雲一樣的問出這個問題:

隔壁老王,你整天這么奔來跑去的,累不累?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是貧富認知的差別!

03

王健林的緊張日程,讓媒體注意到了有錢人的共性:

——80高齡的李嘉誠,每天6時起床,運動一個小時,8點到辦公室。

——柳傳志每天5點起床,運動一個小時,開始工作。

——李彥宏和雷軍,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2小時。

——俞敏洪是富人中的考拉,是大佬們中起床最晚的,晨6點起床。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2006年,高收入人群中一周工作超50小時的,是低收入人群的兩倍。

同一年的數據,年收入不足2萬美元的人群,花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看電視,享受休閒。而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人群,他們用來看電視的時間,不足五分之一。

——富人比窮人更忙,更拚命!

04

有些人時間不值錢,整天無所事事。

有些人,時間效率極高,在他們的眼中,賺取1個億,只是人生小目標。

——這兩種人,同在一粒星球,但認知觀念天差地遠,甚至無法對話。

05

有經濟學家解釋稱,為什麼富人工作時間更長涅?因為富人單位時間更昂貴,在既定時間裡收入更高。如果他們休假,損失的遠比窮人更多。所以呢,他們捨不得休假,捨不得象窮人一樣,把大把時間花費在電視機前。

這種解釋,是預設了一個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所有人,無論是窮是富,都不喜歡工作,都討厭工作!

正因為心存這種認知觀念,所以才會有人問馬云:你每天飛來飛去的,累不累?

——但這個預設的前提,真的對嗎?

06

周國平先生說:衣服可以曖身,讓我們於寒冬時節仍然溫暖,但熱量並不來自於衣服,而是來自於我們本身。

如果把衣物蓋在冰塊上,它同樣讓冰塊保持寒冷,維持不溶化的狀態。

外界的一切,正如衣物,都是中性的。如果我們身體溫暖,這些東西就會帶給我們生命的活力。反之,如果我們的心處於寒冷狀態,那么外界的一切,仍不過是維持你冰冷的心而已!

讀書,對於文字敏感的人來說,是一種快樂的享受——而對於先天患有閱讀障礙的人,則是殘酷的折磨。

飲酒,對於血性之人意味著豪放,甚至會成為品評人的一個標準。但這個標準,對於酒精過敏者來說,卻是如地獄般恐怖的懲罰。

簡單生活,對於心靜的人來說,是至高的人生境界,卻是縱慾者所不能忍受的貧寒。

運動健身,於體力充沛的人而言是日常,卻是體弱多病者無力承受的生命之重。

——事物本身並不痛苦,也不艱難,是人類的脆弱和無能所導致。

——人生其實無苦無憂,苦憂只在你心裡。如果你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趴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混吃等死,那么哪怕讓你抬一下手指頭,你都會認為這是生活對你的迫害。至於如馬雲、王健林那樣充滿激情的人生,對你來說更無法理解。你只能認為,馬雲王健林其實也想和你一樣趴在沙發上,他們不趴,只是因為他們有病。這世界都有病,就你正常。你好端端的一個正常人,卻居處於不正常的世界,所以你這一生,就會少有歡笑,痛苦無垠。

如果認知錯了,你的心,就會苦澀難言。

07

每個人的價值觀念,是完全不同的。

許多人並不排斥工作,甚至很辛苦。但他們工作只是謀生,只為吃口飯。只要條件許可,他們就會丟開工作,讓自己享受一下舒適的人生。

還有些人,他們在工作中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所以他們視工作為事業,工作時渾然忘我。

這兩類人,各有各的追求,無所謂是非對錯。

但人生成就,會形成天然鴻溝。

——前者,他們終成為正常的人,普通的人。會享受常態的快樂,與常態的苦痛。

——後一類人,大多數也不是生來如此,生命中的種種機緣,讓他們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道理。他們會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工作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同樣是工作,於普通人來說只是無奈甚至是痛苦的困擾,於他們而言卻樂在其中。他們不是不休假,而在追求比休閒更多的刺激與快感。

比如說馬雲,他在回答觀眾的問題——你每天飛來飛去,累不累?

馬雲的回答是:我早年曾蒙許多朋友幫助,讓我度過了難關。現在,如果這些朋友說一聲:馬雲你過來一下……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會趕到。所以我每天飛來飛去,只是在還恩。

媒體稱:馬雲這個回答,明顯在忽悠。

——但事實上,馬雲是實話實說。只不過媒體的認知觀念,無法解讀而已。

08

這個世界,財富的分配並不是依據你的勞動。

——而是依據你勞動所創造的附加值。

什麼叫附加值?

就是在原產品價值之上,又增加出來的價值。

比如說,你種植滿山的蘋果樹,收穫一貨倉的蘋果。但蘋果只是蘋果,這世上遍地都是,並不稀缺。你的勞動只是簡單的,所創造出來的附加值極為低微,縱然是臉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落地摔八瓣,也賺不到多少錢。

——但如果,你是個有腦子的奸商,就在人家的蘋果樹前開家綠色食品加工廠,低價收入蘋果,切開烤熟,封袋密裝,銷往大都市,賣給忙成狗的白領。食用時只需要扔進微波爐里加熱一下,就能夠美顏健體,綠色環保。從常見的蘋果到綠保食譜,這就是附加值。

這時候,你賺到的錢,遠比於烤爐前的工人們要多得多。

工人比你辛苦,付出的比你多。但你創造的附加值,卻遠高於體力勞動。

——體力勞動賺不到錢,智力勞作產出也有限,只是因為此二者的附加值太低。你必須要成為一個資源的配平者,通過重組社會資源,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更大的附加值,帶給許多人工作機會與發展可能。當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你,你就發現了自身的價值,激昂的生命也就進入了快車道。

09

馬雲和王健林,他們是資源配置者。

所以他們樂此不倦,飛來跑去,卻絲毫也不感覺到累。

相比於他們,從事簡單勞動的人,於低微的報酬面前,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與痛苦。

財富的秘密,不過是資源的重新組合,創造出新的效用,帶來財富總額的增長。富人都是知曉這個秘密的人,雖然他們的人品參差不齊,但創造所帶來的快樂,讓他們與公眾的認知,拉開差距。

——成為一個創造者吧!

成為一個創造者,其實遠比簡單打工更容易。現在的我們,哪怕是最不堪之人,也掌握了兩百年前的創造者一生都無法想像的知識與能力。

我們都擁有著創造的潛質——但頹廢的認知,讓我們的人生陷入了冬眠。

冬眠者終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他們會一邊咀嚼著創造者帶來的財富,一邊困惑的問:你這樣創來造去的,不累嗎?

10

這是一個創造的時代。

也是一個充滿無盡機會的時代。

體力勞動,帶來的收入有限。

智力運作,如果不能夠帶來更多附加值,也不過是寒夜悲歌。

所謂價值,不過是對他人有效用。越多的人需要你,你的價值就越大。那些總是遭受到不公對待的人,只是他自身的價值,還不足以讓人珍視。

——不要再問創造者,你這樣忙來忙去的,不累嗎?這個愚蠢的問題暴露出你頹廢的心態,暴露出你混吃等死的認知,暴露出你距離自我價值實現的差距。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創造者。若非如此,靈長類也不會如此輕易的統治地球。但日常所薰染的頹廢認知,如洹河沙粒,將我們的心掩埋。如周國平所言,世界本身並不痛苦,也不艱辛,一切取決於我們的心,取決於你願不願意走出來,願不願意把良知呈現給這個世界,帶給他人以無窮的價值。

適應時代,成為一個創造者。先要告訴自己,已經長大了,不能再耍小脾氣,不能再鬧小情緒。自身的安全感,來自於內心,而非向外界乞求。然後學習與他人的親密合作,創造並非是無中生有,而是自身能力與外部資源的重組,這要求於你了解點人性,不為固執的偏見所迷惑。不再執迷於頹唐情緒的薰染,生之於世,正正堂堂,就是要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如午夜花樹,明照四方。當你自尊自立自強,就會於前行者身上,看到他們的艱難,也看到自己的非凡,這一切將賦予你過人的勇氣,踐行生命足具的價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