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孔子拜師讀後感

孔子拜師讀後感(一)

《孔子拜師》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孔子三十歲時已經遠近聞名了,但是他還是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了洛陽,拜老子為師,他謙虛好學,每天不離老師左右。

讀了這篇文章,我十分佩服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他都已經三十歲了,也成為名人了,還要去洛陽拜老子為師。可是現在有很多人,一出名就會驕傲自滿,不求上進,只知道貪圖安逸。在去洛陽拜師的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最後終於來到了洛陽,他的毅力多麼頑強呀!見到老子以後,他每天不離老子左右,有不懂的問題就會問他,真是不恥下問。

和孔子相比,我還相距甚遠呢!每次練小提琴時,媽媽都會給我指出毛病,我也會注意,但是每當練完一遍我就會坐下來休息,媽媽經常提醒我,可我總是不在意,總覺得自己已經練得挺好的了。現在想想,其實我還差得遠著呢!

我現在每天晚上都要練快板和小提琴,雖然很累,但我不肯放棄每一項特長,因為這兩項特長我都很喜歡,以後我會努力把它們都練好。在生活中,我也能做到不恥下問。讀課外書的時候,我有不懂的詞就會問媽媽,媽媽也會耐心地給我解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學習孔子,做一個謙虛勤奮的人。

孔子拜師讀後感(二)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很多言行對後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單元中我們就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孔子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孔子雖然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是不遠千里到洛陽拜思想家老子為師。「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孔子求學的原因。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精神都值得我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我爺爺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一有時間還是不斷學習,有時候字音讀錯了,我給他提了個醒,他馬上糾正過來,不會因為我是孫子而不予理睬。我想我應該向爺爺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我一定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知道了孔子不僅謙虛好學,還尊敬師長,在生活上,我要以孔子的這種精神和品質為榜樣,努力學習,使自己不斷進步。

孔子拜師讀後感(三)

課文《孔子拜師》主要講述了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