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容忍與自由讀後感

容忍與自由讀後感(一)

胡適先的《容忍與自由》這篇文章原刊於台灣省出版的《自由中國》1959年第六期。是胡適先生晚年的一篇極具深度的作品。文中使用例證法鮮明的闡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的根本」這一論點。

文章首先用其母校老師布爾先生引出論點: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後又用自己年輕時發表的抵制封建主義的一篇文章作為例子來說明了五十年後的自己覺得年紀越大就越覺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說「我自己總覺得,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信神的,居然能有這種雅量,能容忍我的無神論----我在這個世界裡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與自由」。總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

隨後文章又通過宗教信仰里的容忍與自由,從而得出宗教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結尾以自己和陳獨秀以前住在報紙上發表的對待白話文不同態度的認識來結尾,最後再次說明了我們必須戒律自己,必須要有容忍的度量。

我的語文老師黃老師在分析全文時,首先從題目入手:分析容忍與自由的關係,進而提出為什麼要先容忍了才會有自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容忍其實是自己必須容忍別人的觀點,別人才能自由,相反的別人容忍自己的觀點,自己才有自由而言。我自己轉念一想,的確如此,就像盧梭曾經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扞衛你說話的權利。」我認為這句話放在這裡就是這樣理解了: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能夠容許你這種觀點的存在。

我再仔細的想一想,其實這不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和而不同」嗎?其實孔夫子在兩千多年以前都已經提出來了。文章中說:「沒有容忍異己的雅量,就不會承認異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為不容忍態度是基於我們的信念不會錯的心理習慣,所以容忍異己是最難得,最不容易養成的雅量。」我深深的被胡適先生這句話里所透露出的一種人文觀點所折服,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世界正是因為如此多的差異而顯得是那麼的生機勃勃,試想一下,如果春天僅僅只是一種顏色,那不太單調了嗎!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容忍,容忍他人的觀點,這樣才會豐富自己的觀點,容忍他人的優秀,自己才會變得優秀,容忍世間萬物,花草小鳥才會對你微笑!

想想自己剛進大學的時候,曾經對很多事情看不慣,覺得太不合規矩,現在想想當時自己也是沒有能夠容忍的度量,因為看不慣就覺得這種行為需要消失,不能出現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去年我才慢慢的是適應過來了。直到今天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需要有容忍這種度量,我可以看不慣,我可以討厭那些我看不慣的事情或行為,但是我可以允許它的存在。突然想起我最先了解胡適也是在大一的時候,是在我的鄧論老師胡老師的課上。時間可真快,但也足以改變我們每個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我覺得這篇文章要告訴我的,因為容忍是互相的,我容忍了你,你能夠獲得自由,你容忍了我我也才有自由可言。為什麼我們需要容忍,說明對方的事情或者行為是我們所排斥,是我們所不喜歡的,正如胡適先生所說的:喜同惡異。正因為是喜同惡異,所以才會有「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的說法,才會有「道不同,不相為謀也」的觀點。而我們則需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我們才會得到相同的「回報」。我們才會感覺得到「互相的容忍,互相的自由」。

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在大一的時候,因為自己很喜歡古典音樂,所以在寢室里經常放的是古典音樂,而另外一個室友則喜歡英文歌曲,就這樣,當中國古典遇到了外國流行,就會碰出一些小火花來!

呵呵,如今不知不覺已經走完了四分之三的大學路,站在大三的春天裡,我會很自信的說我學會了容忍,當然比起胡適先生所說的那種度量,我,還有我們都需要時間的!而我將會一直前行著,這樣,當我漫步過容忍的花叢,就會到達自由的田野!

容忍與自由讀後感(二)

讀了這篇文章,我隨著作者古今中外的暢遊了一番,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發覺得人若要進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們需要得到包容諒解就先得諒解包容別人,就象這社會這世界給予我們,以及我們所應該去報答的。

這篇文章是胡適總結自己過去年輕氣盛和當下經過了很多事情後所得出的想法,就是容忍遠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夠的容忍的基礎上才會有足夠的自由。

起初胡適把這篇文章定名為《自由與容忍》,後覺得不妥,遂易之。

因為文章本身就是要突出「容忍」2字而「自由」我相信只是作為作者對「容忍」2字的襯托,也是對曾經自己所認為的,執著的一個反剩作者由布爾先生的對話引出本文的觀點: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隨後作者回憶自己17歲那年發表的一篇痛罵小說《西遊記》和《封神榜》的文章,於是總結這幾十年過去後,自己對當初那篇文章的態度。作者用了很多個「50年前我沒有想到……」來再次論述自己的的觀點「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發現『容忍』遠比『自由』重要。

50年過去後,胡適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個無神論者,依然」不相信一個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靈魂不朽的說法「,但是在這之外,他的個人處世態度卻完全地變了,因為」在這個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與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態度去報答世界對自己的容忍,於是再一次提到自己作這篇文章的觀點: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覺得容忍有重要的意義。

之後作者開始感慨在宗教自由史,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上容忍的態度是最難得最稀有的,並例舉了馬叮路德和約翰。高爾文在歐洲革新運動上的例子,闡述過去非此即彼的異端邪說,因而導致互相殘酷撕殺,無所不用其極,而這種性質是無助人類社會在和平與發展中迅速獲得更大的進步。

於是緊接著,最後,胡適先生很自然地把話題放到政治思想上,通過與陳獨秀的書信再次表達作者對武斷不容忍態度的反對和覺得自由的重要性。

讀了這篇文章,我隨著作者古今中外的暢遊了一番,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發覺得人若要進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們需要得到包容諒解就先得諒解包容別人,就象這社會這世界給予我們,以及我們所應該去報答的。

容忍與自由讀後感(三)

本書選取的是胡適先生所寫的《杜威先生與中國》。()胡適在這篇文章裡面寫道:」杜威先生不曾給我們一些關於特別問題的特別主張——如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自由戀愛之類,他只給了我們一個哲學方法,使我們用這個方法去解決我們自己的特別問題。「」特別主張的套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套用是無窮的。「 受人之魚不如受人之漁。特別主張適用於特定情況下的特定歷史階段,而方法往往能幫助跟好的找到特定時期應有的特別主張,本書的3卷分別文明 ,自由,社會,者各層次來表達作者在特定歷史情況下的思想主張。這位在特定時期被抹黑的作家,如今又被放到另外的一個高度。很多人重新認定其文學大家巨匠的地位。

我們要什麼樣的文明是胡適對思想文明和學術教育諸領域之思考,將西方文明傳入後的新思潮做了一定的個人的獨到見解,主要是以再造文明為核心。卷二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強調「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異己」,更不要「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進,培養一個「有人味的文明社會」。有人味。人性溫暖。人性正能量, 對於欲望的放肆也是人性的一種表達形式。 而具有人味的文明社會。需要社會每個組成部分及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擁有「容忍」這是根本也是文明社會的奠基。卷三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胡適向來以「易卜生主義」論式出發,倡導健全的個人主義,強調「把你自己這塊料鑄造成器」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呼籲養成獨立思想的能力,並應為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承負完全的責任。個人成則家國成,這是如今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質的先驅,正是因為素質低才會提高,當時當把其提高到口號的高度,可想其低的程度是不是已經相當棘手了? 健全個人主義,社會機構都必須健全個人主義機制。而這一對天生的冤家,是相依相生的。

「世的大悲劇是無數的人們終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著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凍與餓。人世的更大悲劇是人類的先知先覺者眼看無數人們的凍餓,不能設法增進他們的幸福,卻把」樂天「、」安命「、」知足「、」安貧「種種催眠。這不就是現如今的真實寫照嗎? 民國的學者如實看到不是他們的理想主張在未來的革命中得到實現,這是怎樣的一種可悲。先輩的思想及此。還看今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