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樂琦的神奇力量》讀後感

《樂琦的神奇力量》讀後感(一)

《樂琦的神奇力量》是由美國的蘇珊·帕特隆著的。曾經獲得2007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而作者蘇珊·帕特隆是一個圖書管理員。從小酷愛讀書,四十歲左右開始寫作童書。這一本書可以說是她的代表作。

女孩樂琦是一個被人收養的孩子,來自法國的布瑞琪是她的監護人。她的媽媽因為一次意外死了。她的爸爸又不喜歡孩子,所以把她託付給了他的前妻。因此,十歲的樂琦總是怕布瑞琪會把她送進孤兒院,自己回了法國。因為她知道:監護人和媽媽之間的區別就在於,真正的媽媽是不能辭職的,當媽媽是一生的活兒。可是像布瑞琪這樣的監護人很可能就說:好啦,這活兒就乾到這兒吧,我要回法國了,拜拜!

樂琦有兩個朋友,一個是安靜,有思想的林肯。他喜歡結繩。雖然,他媽媽希望他將來能當美國總統。所以給他起名為林肯·柯林頓·卡特·甘迺迪。另一個是五歲的邁爾斯。他的媽媽因為販毒進了監獄。他和外祖母一塊生活。他似乎總是餓著,總向別人討餅乾吃。最喜歡也是唯一的一本書《你是我媽媽嗎》,老是纏著別人為他讀,雖然故事情節他早已經爛熟了。

樂琦是一個懂事,體貼,能幹的女孩,上學之餘,打掃衛生補貼家用。又很敏感,總是怕監護人丟下她回國。所以她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神奇力量",並時刻背著救生包,準備面對自己不可掌控的任何意外。甚至計畫並實施了一次離家出走。

三個孩子,都是孤獨的。樂琦是被監護人,林肯的父親足以能當他的爺爺,邁爾斯更不用說。可他們又是獨立的,有自己的思想。邁爾斯是那麼想念自己的母親。當他知道自己的媽媽進了監獄之後,他先是生氣,甚至不顧危險獨自走進狂風肆虐的沙漠中。繼而平靜,因為他認為媽媽是愛自己的,她沒有拋棄他。現在她只是管不上自己而已。樂琦連自己的爸爸都不認識。只有一個她認為隨時在準備走掉的養母。

這本書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可以叫人多角度地思考理解。從孩子的角度,孩子都是一個個有思想的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且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他們,更不能叫他們在成長中感到孤獨。作為母親,我們又該怎樣來教育孩子,因為這是一個母親一生的事業。

《樂琦的神奇力量》讀後感(二)

十歲的的樂琦兩年前媽媽觸電身亡,爸爸有自己的生活不肯收養她,於是叫來了自己的前妻布瑞琪照顧樂琦,而布瑞琪沒有什麼負擔,很樂意照顧樂琦。但是樂琦認為布瑞琪是要離開她的,於是就很傷心。為了讓布瑞琪更愛她,於是樂琦離家出走了。可是沙暴過後,布瑞琪找到了樂琦,布瑞琪沒有離開,而是在鎮上開了一家小飯店。

布瑞琪的心真好,就是樂琦的爸爸和她離婚了,也收留了樂琦,還從美麗浪漫的法國到硬土鎮這個鄉下,舍已為人。喜歡她是因為她好心,沒有因為她和樂琦的爸爸離婚而不收留樂琦。更重要的是,樂琦和布瑞琪沒有血緣關係,她是樂琦的爸爸和露西爾生的。

邁爾斯在文中大概是最可憐的人,因為他的母親坐牢了,但他最愛讀的書就是《你是我媽媽嗎?》。如果說樂琦是單翼天使,那麼邁爾斯卻是無翼天使,成天到別人家找餅乾吃,幾乎像一個四處乞討的乞丐。在小鎮上,很多小孩都是單翼天使,沒有人管他們,因為大人都不會掙錢,只是依靠著政府配發的食物而生活,偶爾有幾個好心的就會給他們幾個餅乾。

假如是我,我也會幫那些單翼天使,因為現實很無奈,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但是,只要心中充滿了對愛的希望,即使是沒人願意幫他們,他們也會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一切憧憬……

《樂琦的神奇力量》讀後感(三)

本書的作者蘇珊,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書蟲,而且就在圖書館工作,因為喜歡童書,所以也開始自己動手進行寫作。這是她的第二本書。

童年人生中最神奇的一段時光,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筆財富。你有什麼樣的童年你就有什麼樣的一生。同樣在童年中你讀到了什麼故事,這些故事都會影響你一輩子。

這個生活在美國加州沙漠中硬土鎮的小姑娘,是一個沒有父母疼愛的小孩,她的父親結婚以後因為不喜歡孩子,所以離婚了,又一次結婚以後,有了樂琦,可是依然不喜歡孩子,還是和樂琦的媽媽離婚了。樂琦和媽媽生活,而樂琦的媽媽又不幸去世了,這樣樂琦就沒有了監護人,面臨被送到孤兒院的危險,於是他的爸爸讓自己的第一任前妻來照顧她。但是監護人和媽媽可不一樣,在樂琦的心中這個新媽媽隨時都有可能離開她,所以她的生活缺少安全感。樂琦對成人的世界也是好奇的,她喜歡偷聽「十二步療法無名會」的談話,想要和他們一樣獲得一種神奇的力量。當然這些聽到的方法並沒有真正幫助過樂琦,但是童年本身就是一種神奇的力量。童年中會有無數奇特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很難實現,但是這確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在我們的眼中作品中的樂琦是一個不幸的孩子,沒有父母的關愛,但是卻擁有了一份和我們中國孩子完全不一樣的童年,沒有太多的約束,自然的成長。她喜歡昆蟲,想當一個達爾文一樣的科學家,總愛帶著她的那些捉昆蟲的工具。這不禁讓我也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們七零後這一代人也是在自然的天地中長大的,小時候沒有父母的管教,放學了就跑到外面去玩,那時候到處都能找到荒灘草地,在那裡抓螞蚱,撈蝌蚪、挖蚯蚓、捕蜻蜓,采標本,捉老虎蟲,吃桑椹,烤地瓜,雖然生活在城市,但是也天天和大自然打交道,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玩,那時候有一個真正屬於我們的兒童的世界,不像現在,孩子都和成年人生活在一起,幾乎沒有那種能夠脫離成人視野的童年,不能不說,這也是一種遺憾。不過那個年代的孩子卻很難從成人世界中獲得營養,不要說達爾文,就是顯微鏡,捕蟲網,也都沒有聽說過。樂琦的生活卻又顯得比我們更豐富一些。

到底哪個童年更幸福呢?這很難說,雖然現在的孩子遠離了自然,遠離了朋友,但是他們的生活中就沒有神奇的力量嗎?當他們長大以後,回想他們的童年,是不是也會感覺到童年的神奇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