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一)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再反思自己,我們的學生親職教育存在差異,有政府公員的孩子,還有外地來濟南做生意的。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老師。其實我在抱怨孩子之間的差異的同時卻忽視了他們的起跑線並不一樣。我應該再多點耐心。尤其是班級里家庭環境複雜的孩子,讓人難以琢磨,行為粗野過於放縱,我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來關注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

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中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他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再反思自己,開學進兩個月來,我把心思全用到轉化於一些調皮的學生身上,哪怕是他有一點點進步,我都誇大其進步,我一直希望他能想著好的方向發展。可是他在我不在教室的時候仍然在教室里搗亂、學習不自覺。我也曾試圖和他們深談,但都一次次以失敗而告終。於是我有點猶豫了,想放棄了。現在想想雷夫先生,我要比他幸運得多,所以我要重拾信心,從側面多了解、多觀察,教會孩子從善待他人開始。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國小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看一下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他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他的學生自願犧牲業餘時間,自願放棄自己鍾愛的電視節目,收起最愛玩的遊戲機,每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到校進行學習,甚至主動要求周六、假期到老師家學習。這群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這位令人敬佩的美國教師,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了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

我們經常說“學習雷鋒好榜樣”,這位大鼻子“雷老師”也實在是個好榜樣,值得教師和家長向他學習。他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就是獲得力量;也許,在未來也會創造一個奇蹟。

真心希望“成功無捷徑!”成為每個老師的座右銘,成為每個老師心中的一個堅定的信念。

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二)

這個暑假,學校又要求我們看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因此,我便再一次品讀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也有描寫了或身體缺陷,或智力障礙,或自暴自棄,或行為頑劣等等一度跌入人生低谷的孩子,在雷夫真誠的鼓勵和熱情的幫助下,重拾信心,克服困難,改正錯誤,最後終於走向成功的動人情景。這些故事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讓我時時思考。

書中的雷夫是偉大的,他是真正理解了教育真諦的人,他表現出的師愛是那么純真、那么美麗。開篇,他就告訴我們要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和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這就讓我想到很多老師在開學時都會給孩子來個下馬威,讓孩子們畏懼老師,於是在接下去的日子裡孩子們遵守紀律,在課上表現的很安靜,這時老師就會暗自竊喜自己多么有威嚴,多么鎮得住學生。但孩子在老師面前的聽話並不一定代表他們懂得該怎么做個更好的人,只是不想被老師批評。這被雷夫老師稱為“道德發展六階段”中的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但作為老師,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么做是對的,而不是因為害怕批評才去做。雷夫老師也坦白早年他也是用“讓孩子害怕自己”的方法來鎮住學生,不過後來發現孩子除了害怕外什麼都沒學到。於是就不再對孩子灌輸第一階段的思維了。所以作為老師,更應該做的不是讓孩子去害怕你,而是信任你,明白你讓他們做的是對的。

當雷夫老師的學生做到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時,我覺得孩子們能達到這個階段已經相當不錯了,但雷夫老師還不滿足,他想得更深:“有許多人之所以成就偉業,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如馬丁路德、甘地等,於是就有了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即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和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我想當孩子能達到這兩個階段時,他們已經是個人格比較健全的孩子了。

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僅僅是幫助他們學習課本,因為知識的學習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去充分發展他們的自我,健全他們的人格,讓他們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雷夫老師就做到了,他讓我們看到不是只有“下馬威”才能鎮得住學生,有愛心、耐心、信心、責任心、智慧同樣能夠“鎮得住”學生,還能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三)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很多人都介紹過,寒假期間把它讀完了,真的挺不錯的。下面把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做一個像雷夫一樣的教師該是多么的快樂呢!只有當一位教師沒有把教學當成任務,當成教書本,他才會有那么多的想法,有那么多的“時間”,有那么多為學生的成長和生活的細緻考慮、規劃。只有這樣,工作才能夠成為真正的生活的一部分,和生活相融。

從第一章中我讀出了信任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而我們往往是在不經意中丟失了與學生之間的那份信任。例如:我們答應學生表現好就帶他們去春遊,結果由於種種原因而取消;我們給學生說好了今天中午來學校後就聽寫、背書,結果自己因突然的原因卻沒有到。用雷夫的一句話來說“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補救。”

這一章里雷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教育案例:一個年輕教師班裡出現了一位邋遢的孩子,書包整天都是亂糟糟、髒兮兮的。為了讓他改掉這個毛病,年輕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把這位學生的書包抖摟出來,並拿出相機拍照,揚言要在家長返校日公開,還說出了“誰那裡有垃圾,就丟到這位同學的桌子上,反正他那裡已經是垃圾桶了。”的話語。其結果是,家長十分的氣憤,告到了校長處。最可悲的是當事教師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認為自己做的對,說現在這個孩子已經指導整理好自己的書包了。雷夫先生卻認為“不要把害怕當成教育的捷徑”。是呀,大人拿出一些手段和惡語,是會嚇著或唬著孩子的,但是這不是教孩子們學好,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教會學生怎樣嚇唬人,怎樣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們不能夠讓我們的班級和學校充滿著“害怕”,這樣的學習和生活怎么會有效率,怎么會快樂,孩子們怎么能夠主動的學習和生活呢?另外,害怕也不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信任。

接著可能有教師會問,那學生要是犯錯誤了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雷夫老師也提出了他的建議:對不當行為的處罰,應該不準參加發生不當行為時所進行的活動。例如一名學生在做實驗時不當操作,教師就告知他離開座位停止實驗,看其他同學實驗,明天有機會再做。打棒球不按照規則,沒有競技精神的,雷夫老師也會讓他們坐冷板凳。而不是,班裡一人搗亂,其他所有同學都被株連不允許到操場上打球;沒有寫數學作業,就懲罰下午不準上美術課或下課不準離開自己的座位。()

最經典的一幕就是,雷夫老師對班裡一位不交作業的孩子的教育:麗莎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在交作業時找不到了自己的作業,並當著老師的面到處翻自己的書包和資料袋。作為老師我們很清楚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貫這樣的學生我們有時可能就忍耐不住了,會大發雷霆,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變成一位“大惡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師低下身子說他相信她,相信他寫了作業只是找不到了,不過有一個大問題需要麗莎注意,那就是亂放東西。然後告知她可以在兩位同學中挑選一位,中午幫助她整理資料袋。結果,從此以後麗莎的作業再也沒有找不到過。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徑的教育。這也是沒有害怕和榜樣的教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