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安東諾夫卡蘋果讀後感

安東諾夫卡蘋果讀後感(一)

貴族這個詞,對我來說仿佛只在小說中出現過。這個財富與權力的代名詞,如今已在中國消失,在一些保留君主的國家中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然而在我心裡,很難將這個詞同銅臭和腐朽連在一起。真正的貴族,應是擁有高貴的氣質和良好的修養,僅此而已。

《安東諾夫卡蘋果》中貴族式的田園生活深深打動了我。沒有剝削,沒有壓榨,有的只是爽朗的天氣,溢滿果香的莊園,炊煙裊裊的農舍,以及一群勤勞善良的人。老派而安寧的鄉居生活,猶如一條小溪,潺潺細流,又不失歡快。莊園裡總是其樂融融。果園主大度地讓農夫吃蘋果,少年少女們蜂擁往來,入夜以後的漫天星辰。坐擁良辰美景的貴族,當真如此愜意!

貴族總是高貴的,即便走向沒落,那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也能令人折服。在蒲寧的敘說中,貴族們狩獵、讀書、聚餐,悠然自得。即便貴族成了地主,果園日益蕭條,但貴族的精神卻仍有強大的生命力。生命像一首歌,而生活卻像一首詩。一個逐漸衰亡的階層,讓我明白了高貴在墜落時依然堅持的尊嚴。

蒲寧曾是一個地主,卻變成了一個平民。仿佛神仙落入凡塵,箇中滋味非常人所堪。他一直懷念著過去養尊處優的生活,就像亞當夏娃想回到伊甸園。這有什麼錯呢?革命的血腥讓他厭惡。換了統治者又有什麼分別?廣大平民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堅持民主,嫌棄資本主義,又對十月革命無法接受。他所堅持的,僅僅是一個出身高貴的人應有的善良與同情。他的作品,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輓歌,為衰敗的貴族、貧苦的農民而寫,其中只有對階級衝突而流血的悲憐。然而,那群槍桿子裡出政權的人對他卻不待見,致使蒲寧不得不流亡法國。這只能說是造化弄人了。

《安東諾夫卡蘋果》有很強的時間跨越性,貴族的地位在文章的娓娓道來中逐漸沒落。然而,從其中不難看出,蒲寧的貴族精神一直在支撐著這篇小說。隨著結尾的那首歌,昔日的光彩就從此寫下了一道悲壯的輓聯。貴族階層最終還是沒落了。

現在,所謂的貴族精神早已不復存在。但看了這篇文章,一定會有許多人心中震顫,只因那高貴的沒落,在沒落中顯得更加高貴。

安東諾夫卡蘋果讀後感(二)

伊凡·蒲寧生於俄國中部波羅涅日市一破落貴族世家。由於家境貧困,中學未畢業就步入社會,做過校對員、圖書管理員、助理編輯等。曾受教於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等作家,並為高爾基主辦的知識出版社撰過稿。1909年被選為科學院名譽院士。十月革命爆發後,他持敵對立場,於1920年流亡國外、僑居法國直到去世。

在《安東諾夫卡蘋果》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作者仍對貴族生活充滿留戀和幻想,他仍幻想一切能回到過去。文章的開頭用回憶的口吻,將我們徐徐帶入已經逝去的田園夢境中,在對昔日美好的深情緬懷,抒發著他對過去生活的留戀,對時世變遷的惆悵感傷,這也正是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的他為什麼會在十月革命持敵對立場。()

「安東諾夫卡蘋果」象徵著幸福、豐收、甜美的生活。出身於落破貴族的他也許一生已註定不會有太多變化。貴族的身份讓他驕傲,雖然落破但也是一個貴族,這個身份束縛了他。即使他曾受教於托爾斯泰等名人,他身上的血液也讓他無法忘記那曾經珍貴的一切,也無法讓他放棄心中的幻想。身份等級的觀念讓他厭惡任何打破「理想化」社會平衡的革命,而「理想化」社會正是他意識中那與世無爭、相安無事的農莊生活,正是《安東諾夫卡蘋果》中的一切一切。

文章中,作者極力描繪農村當時的富庶,人們的長壽、富足,心態平和,在細膩的敘事之後又曲突入虛,將自我納入了那幅生活的圖景中,想像自己作為一個莊主的生活。家境貧困的他沒有享受過什麼貴族所應享受的生活,而作為貴族的他心裡也一定渴望能過那種無憂甜美的生活。現實中他得不到、做不到、滿足不了,那麼就讓他在文中享受一切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