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想念地壇讀後感

想念地壇讀後感(一)

本次閱讀,我讀完了史鐵生的回憶性小說《我與地壇》。本書共分了11個章節,為讀者描述了作者在雙腿殘疾後的真實生活與心靈感悟。這本書運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寫下了「我」與地壇的奇妙緣分。

開始坐輪椅時,作者悲痛,消極,失魂落魄,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但從那時開始,他有了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感悟人生,最終悟出了生命的意義,「一個人,出生了,這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的時候,已經順利保證了它,所以死是一件不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論述死亡,也是本書第一部分的精彩。死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日子,它永遠停留在那裡,不管你這一輩子過的是好是壞,不管你都幹了什麼,沒幹什麼,也不管你有沒有遺憾,你都得在那一個固定的時間去做你生命中的最後一件事。死是生命的終結,但生又是死的開始,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生命就在倒計時了,你不能延長你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你生命的寬度,人們這一輩子不斷努力,奮鬥,只不過是為了最後能死的光彩,不是有句話嗎?有的人死了輕於鴻毛,而有的人卻重於泰山。我覺得作者之所以在正年輕的時候沒有糊裡糊塗地選擇死亡,除了母親對他說的話,他可能是發現了生命的真諦,死了只能幹一件事,就是躺在屬於你的棺材裡睡覺,而活下去做的事不管你有多麼不喜歡它,多麼不願意乾,但它總是有樂趣的,只是你沒有發覺罷了。文中寫道:「不怕死和想去死是兩回事,有時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來就不怕死的人是沒有的。我有時候倒是怕活,可怕活不等於不想活呀!」我們不能怕活,因為活著就一切都好,一切都在,都還充滿希望。

作者的母親無聲地離開了作者,那是一年秋天,收穫的季節,各種花開得正鮮艷的季節。這個章節從題目到每一個字都暗藏著悲傷和對母親的懷念。秋天的懷念:「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雙腿癱瘓後,她侍弄的花都死了。」這題目,題記,都是在懷念母親,母親那麼愛花,可為什麼「我」的雙腿癱瘓後就都死了?母親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照顧「我」身上,哪還有時間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母親離開時的最後一句話竟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母親總能包容「我」那喜怒無常的怪脾氣,可能是雙腿癱瘓後不適應的常態吧,「我」一個人搖著輪椅去地壇,一待就是一整天,母親怎麼能不擔心「我」,「我」拚命捶這自己那兩條沒用的雙腿,拚命地喊:「我還活什麼勁?」只有母親,也只會有母親,會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倆在一塊兒,好好活兒,好好活兒。」誰能料到,母親還是沒有等到的第一篇小說發表,「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本書的後半部分,顯然作者已經擺脫了痛苦個憂鬱,用幽默的語言開始寫作者中年時期的趣事以及一些往事的回憶:記憶與印象1、2.。有位物理學家說過:「物理學不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而是告訴我們關於世界我們能夠談論什麼。」這句名言給了作者膽量,不再消極悲觀的世界中繼續走下去,跳出這個深深的泥潭,開始回憶快樂的往事。從作者出生時的醫院,到一點一點長大,在小街中,草坪上玩耍,直到長到該上幼稚園的年級,才到那兩個老太太的私人幼稚園里玩,對作者來說,只是換了一個玩耍的地方。「如今,這些場景飄去50年了,我的軀體早已被固定在了床上,固定在輪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脫離開殘疾的軀殼,脫離白晝的魔法。」對作者來說,雖然身體殘疾了,但心魂完整無缺,它可以在路上賓士,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所在。

最後一章:想念地壇。想念地壇,想它的安靜。作者最後又回憶到了這個安靜而又神聖的地方。作者的靈魂在地壇又升高了一個高度。回憶地壇,那個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可是後來,搬家後離地壇較遠,不常去了,偶爾去一次,才發現今天的地壇已不是安靜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但作者的思念已回到了原來的那個地壇,那個安靜又神聖的地方,只有一跨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面而來,那是作者的青春!

文中最後一句我很欣賞:只要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卻又不能忘……」會忘嗎?能忘嗎?是地壇給了作者重新活下去的希望,地壇!能忘嗎?

想念地壇讀後感(二)

慢慢地合上《想念地壇》,內心有一股涓涓細流緩緩流淌開來,直至那無底的深處,恰似朝聖者的虔誠。

作者史鐵生是一個在人生最黯淡的季節截癱的人,一個歷經苦難磨鍊卻又與命運頑強抗爭的人。在《想念地壇》中,史鐵生從懷念地壇講到寫作意義,再轉而思考人生價值,將個人的苦難經歷和思想的成熟過程娓娓道來,讓人讀罷猶如喝了一杯甘甜醇香的美酒,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像史鐵生一樣,我們的人生也會有風雨雷電、寒霜黑夜一起襲來的時候。面對生命固有的痛苦、失落和感傷,我們與其逃遁,不如像海燕一樣迎著閃電和海浪飛翔。人生本就像一列負重的列車,在蒼茫的人世間喘息著前行,直到那世人皆知的終點。在長長的通道里,我們難免會因黑暗而畏懼,因孤單而沮喪,只有在驀然回首瞥見遠方起點的一剎那,才恍然:自己已經走過了這樣的一段人生旅程。於是發現,在過於匆忙的腳步中,在一次次的得意失意中,我們竟忘記了細細品味流逝在身後的美麗風景。殊不知,只有讓歲月的滄桑和苦難洗盡一身的鉛華,生命才能顯出別具一格的分量與魅力。

蕭伯納說:「生命的道路在於把地獄變為天堂,把人變為上帝,在於在那『苦難的山谷』里點起一盞萬年燈,普照大千世界。」誠如太陽不會永遠被雲層遮擋住一樣,苦難也終將過去。縱然是烏雲密布、大雨傾盆的時刻,我們也無須害怕無須彷徨。無論怎樣的疲憊,怎樣的無助,怎樣的看不見光明和希望,只要如史鐵生那樣,拂去擋在心間的陰影迷霧,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地壇」,點亮心燈,讓思想從災難中解脫,讓靈魂在一次次的回望和思索中釋放,就能拋卻心中的苦悶與惆悵,守住心中的追求和希望,永不言敗地一程一程奮力前行。

境界,讓人生充滿韻味;自然,使生命歸於純淨。當生命被生活推向極致,往往展現出一份從容之美。臨亂世而不驚,處放舟而不躁,喜迎陰晴圓缺,笑傲風霜雨雪,生命才會煥發別樣光彩!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守住自己的一塊「心靈地壇」,在遭遇苦難時勇敢地洗滌心扉,拋卻繁雜,回歸本然。

想念地壇讀後感(三)

在讀《我與地壇》時,我仿佛不是在讀書,而是在傾聽一位知己細細地講述他的故事,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篇散文給我的感受是: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母親是偉大的,同時也是痛苦的。「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是加倍的。」她面對一個在「最狂妄的年齡突然殘廢了雙腿」的兒子,她在期待,期待自己的兒子能從困境中走出來,期待自己的兒子能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她甚至為了自己的兒子在心靈上能有一份寬慰與自由,她不惜自己忍受心靈與肉體上的雙倍痛苦。她對兒子的愛,也只有天底下的母親能夠體會。在史鐵生第一次獲獎的日子裡,希望能給母親一個小小的安慰,哪怕是讓她有一個淡淡的微笑,也心滿意足了。但是,她卻不在了,()人世艱難,事與願違。這讓史鐵生的心裡是何等的失落?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珍貴的東西叫幸福,它看不見,摸不著,卻一直在你的身邊。有的人認為幸福是榮譽,是金錢,是權力,而我認為,幸福是母親對你深深的愛。

通過閱讀《我與地壇》,我也深深的反思了自己對***種種不對。寫作業時,媽媽讓我身體要挺直,肩膀不要一高一低,我總是會反駁一句:這跟您有什麼關係;暑假裡,我每天都吃冰條,媽媽說,女孩子冰條吃多了對身體發育不好。可我還是趁您上班了,偷偷吃。我還記得許多這類的事,可是在做過之後沒有勇氣對您說對不起。媽媽,我愛您!是您給了我一個充滿愛與奇蹟的世界;是您在我身邊不斷的督促,鼓勵我去勇敢地放飛自己的夢想;是您給我自信,讓我微笑著去面對生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