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心理健康講座讀後感

心理健康講座讀後感(一)

通過對心理講座的學習,學到很多新的知識,心理講座學習心得體會。新的體驗帶來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每天擁有好心情,打開自己心靈的視窗是快樂生活的小秘方。大學生心理調試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關係到大學生的發展方向。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行為態度都能透過對人心理的研究而反映出來。就大學生而言,應該積極進行心理的自我調試。

1確立新的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

2建立有規律的校園生活,正確對待學習、生活與就業所帶來的壓力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大學生應建立起一個適合自己的有規律的生活體系,如為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生物鐘的作息時間表,按照時間表進行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

3積極轉移注意力,學會自我宣洩

4正確對待情感問題。面對挫折要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調節,不要選擇自尋煩惱。保持好心情,有一顆平常心。失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的驛站,不要跌倒在那一個瞬間,用心去思考,換來的是什麼。失敗不是永恆,只是人生的一段小小的曲折,邁過去就是一大勝利。快樂生活,每天好心情,是最好的詮釋。

心得三: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

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人類也隨之進入了情緒負重的年代。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本身存在著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裡,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麼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其一,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於一致。其二,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於一致。其三、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麼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麼什麼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於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溝通。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最佳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定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心理健康講座讀後感(二)

有幸聆聽了王金道教授的講座,仿佛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很多知識是我未曾接觸過的,講座內容豐富多彩,語言幽默風趣,講座中許多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們,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不知疲倦。更主要的是,這次講座提高了我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對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指導作用。許多老師表示講座令大家收益匪淺,今後一定會注意調節心理,每天開心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擁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基本素質,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是做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師免不了受到各種挫折和打擊。工作中,可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而失敗了,我們的心理上出現失望感。在學校的各種評比等方面,成就與成功的矛盾,也極易產生失望的受挫心理;生活中,也會家庭的一些瑣事系等方面出現危機和裂痕,超出教師本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壓力限度,就容易產生一種極度消沉、受挫情緒。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就顯得多麼重要,教師自身有較好的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又顯得多麼重要。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

1、認識自我

王教授說:「誰沒有長處,誰沒有毛病。」是的,人的有些缺點是與生俱來的,有的缺點的改變也並非易事,用不著怨天尤人,更毋須自暴自棄。愉悅地接納自己,牢固地樹立「天生我才必有用」信念,才能向著人生的既定目標前進。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

2、制定自我發展目標

教師不僅要有責任心,還要有平常心,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教的學生個個優秀,自己帶的班成為優秀班集體,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目標難以實現,這時我們往往會有一些挫敗感。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我們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自己扛,要合理歸因,承認客觀事實,比如班級內確實有一些學生基礎不好,此時,要調整目標。不是只有帶出優秀班集體的老師才是優秀教師,教師只要付出努力,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促進了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就是一個好老師。我們必須承認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是有差異的,古語講「盡吾力而來至,於人可譏之乎。」這裡並不是讓大家降低報負水準,而是希望大家實事求是設定目標。

3、加強學習。

我很慶幸自己參加了名教師培訓,有幸聽王教授的講座,通過學習,系統掌握心理學、心理衛生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解決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何克服狹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態;如何面對工作;如何對待學生;如何面對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如何看待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等等。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調節,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

4、適當參加運動。

運動把煩惱與汗水一起「排泄」出去。煩躁瑣碎的工作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憂愁煩惱,長期積鬱在胸,雖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麼表現,但內心受到消極感情的控制,使得工作沒有激情,上課語調平平,影響工作效果。所以我們要採取對策,把煩惱「排泄」出來。如主動找人傾訴,每天晚上羅列一下自己在這一天的「閃光點」,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等等,這些都能讓自己有愉快的心情。體育運動是健心的良藥,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緒,有效消除心理疲勞。我就經常與同事打桌球,能排解煩惱增進同事間的友情。運動中心理得到調節,思慮得以澄清,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疏瀉了心中的憂惱與不快。

5、多與人交流。

壓力大,心情煩躁時,容易動怒,多與朋友、同事、家人交流思想,時常和他們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傾訴,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是宣洩鬱悶、改善心情的合理途徑,如遇到待遇不公或學生情況不如意等問題時,在一起發發牢騷,討論商量,可以緩解壓力,釋放積怨,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努力提高控制憤怒的能力,學會化解憤怒情緒。

6、興趣廣泛。

人們在工作之餘從事某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會暫時忘卻煩惱。有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到外面轉一轉,散散心,就會感覺所遇之事也沒有多大「意思」為那麼點「沒意思」的事生悶氣划不來。我們要培養各種興趣愛好,如旅遊、體育活動、繪畫書法、唱歌跳舞、下棋上網等,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提高業務能力,還可以修身養性,保持守良好的心態。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心理健康講座讀後感(三)

10月28日,系組織的《心理健康講座》,我有幸參加,受益頗多。

進入大學,標誌著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了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

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於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大學階段是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成才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人生道路的一個里程碑。在大學期間,大學生要儲備科學知識,開發智力潛能,最佳化個性品質,增強身體素質,協調人際關係,面臨擇業就職的思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因此,大學生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發展特點,加強心理素質培養,不斷增進心理健康狀況。

大學生只要正視現實,對社會和自身具有正確認識,對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付出正確評價,堅定實現理想百折不撓的信念和意志,不斷追求遠大的理想目標,才能理智地面對社會,科學的思考人生,從而積極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標邁進。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容易集中我們的精力,為實現自身的理想和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努力奮鬥。

健康是人的第一財富,是人生髮展的基礎。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健康意識,重視身心健康,更要維護和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提高自我的心理調適能力,為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都要保持情緒正常,認知合理,正確把握自己,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和主動與人溝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