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城南舊事惠安館讀後感

城南舊事惠安館讀後感(一)

雖然我去過北京,但我卻不知道老北京是什麼樣兒,也不曾聽說過惠安館這個名字,《城南舊事》這本書仿佛把我帶進了過去的北京。

開始讀《城南舊事》的時候,只覺得主人公英子是一個在老北京生活的普通小女孩,但是自從認識了惠安館的「瘋子」——秀貞,也慢慢發現秀貞口中說的自己丟失的女兒小桂子和自己的童年夥伴妞兒就是同一個人。但最讓我難過的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秀貞母女上了一輛洋車去找妞兒的爸爸,當我還沉浸在秀貞母女一家人幸福相聚的喜悅中時,故事的結局卻和我開了一個玩笑,我不相信也敢相信秀貞母女是被火車撞死了,媽媽也告訴我這是真的,看到這裡我難過極了,不禁為她們母女倆的悽慘命運感到惋惜,為什麼火車沒能讓一家人團聚呢?為什麼所有的過錯都要讓這個找爸爸的小女孩來承受呢?妞兒還不曾享受過父母的疼愛,老天對妞兒的不公平,讓我思緒萬千……

合上書,仿佛英子就在我眼前,她想告訴我: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吧!能和自己的父母每天快樂的生活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啊!

城南舊事惠安館讀後感(二)

讀完《城南舊事》中的「惠安館」的故事後,我心中倍感壓抑。雖是稚嫩孩提眼中的光景,卻真實地訴說著世間人生百態。

此段故事講述了20年代末中國底層社會群體的生活景象,但它卻是反映當時社會民眾生活的真實寫照。文中的「我」是一個聰明、開朗、善解人意的小女孩,在懵懂之時成就了一樁盡善之事:即一次偶然但非偶然的相遇,使一對遭遇坎坷期期相盼的母女得意重逢。()

由於「我」的好奇認識了「瘋子」秀貞,在「我」的好玩中結識了妞兒。從別的小孩害怕到「我」逐漸接近她的閒聊中知曉了「瘋子」的痛苦過去,從出手相助到無話可說的友誼中得知了「妞兒」的淒楚生活。母女兩個無疑是那個陰暗無情的社會犧牲品,母親因無謂的情感糾葛而錯就了一生的幸福,孩子因世俗被無情的拋棄而步入痛苦的深淵,她們因世態的炎涼而被世人冷落。她們只有從「我」,幼稚的「我」那裡得到一點點純真的慰藉。是因「我」的聰明和世間的巧合促就了她們母女的相認,然而她們那遲到的天倫之樂是那樣的陌生苦澀並且短暫,被一場無情的車禍消失殆盡,像流星一樣成為了時間的過客。結局是那樣的令人痛心惋惜,沒有換來別人的憐憫,卻引來「我」的家人認為是「她怎麼一拐能拐了倆孩子走」的無情猜忌。

在一個世態炎涼的世間,就會有不盡人意的故事。幼稚的「我」雖不懂社會,但卻看到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道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

城南舊事惠安館讀後感(三)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寫的一部令人感慨的書,以前總是不大愛讀,但今天讀起來,是我真正感到了裡邊的快樂、幸福、悲傷、離別、無助的感覺。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那時候的孩子到遊藝圓里看露天電影,聽戲、玩耍……這一切,都是作家林海音在《城南舊事》描繪的景象。讀著讀著我漸漸的走進了書裡:一個小女孩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日本飄揚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這裡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好奇,惠安館面前的「瘋」女人,常被打罵的小夥伴妞兒,隱藏在荒草叢中的小偷兒,敢於衝破舊家庭追求新生活的蘭姨娘,丟下自己的孩子來做媽媽的宋媽,嚴厲的爸爸,他們都曾和英子朝夕相伴過,但最後都一一離去。()

書中還寫了自己兒時可愛的童真看法,描寫自己的生活。父親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親28歲做了寡婦,她為母親痛心,母親是愛她的,沒有回天津,不想讓孩子們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媽媽對我的愛與呵護。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

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麼的純真、無邪。使我感動,他會用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好人壞人,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這種難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這本神奇的書,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的最後一頁,房間裡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