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魯迅雜文集讀後感

魯迅雜文集讀後感(一)

魯迅先生是位愛國人士,他年輕時有志於當一名醫生,但他看到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同胞看到同族人被砍頭時痳木的表情時,他放棄從醫,走上了寫作的道路,他以文學的形式改變他們的精神。

國中時,學過他的《閏土》,小說則與雜文有著很大的不同,故事情節看的明白,卻是非常悲哀的,封建社會的身份地位,禮儀文化,使一代代人有童年的天真活潑,變成中年的疏遠陌生。友情逐漸被扼殺,是很殘酷的。

魯迅的雜文集裡處處可以看到他批判統治者的封閉守舊,禁錮人民的思想。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把國家比作密不透風的鐵籠,人民則是快要悶死卻渾然不知的愚民,自己則是叫愚民起來的人。魯迅不是首個要改革的人,但他卻堅持與xx言論作堅持不懈的鬥爭。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處於封建社會走向末期,外國列強紛紛侵入中國。而中國政府卻無動於衷,只是一味地接受不平等條約,卻還不打開國門。

魯迅先生的雜文,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記載著他對當時的社會動態的批判,自己生活的成長與對社會看法的轉變,與朋友的談天等等。正是這種真情實感,才使這麼看過魯迅文章的人民醒悟過來,為新革命砌好了幾塊墊腳磚。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也反映出魯迅先生堅強的個性,執著喚起人民清醒的覺悟。魯迅先生的這種品質也體現在字裡行間,否則他早就承受不了寂寞與悲哀了。

現在讀讀他的雜文,也不盡能讀出它的全部韻味,有時可能還不太理解他的隱喻意與批判點,所謂一個時代培養一輩人。挖掘魯迅文章的深層含義還得多多閱讀幾遍。

魯迅雜文集讀後感(二)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是現代中國的偉大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 讀了這本書後,我感觸很深。在字裡行間,我們能隱約發現魯迅每一篇文章時的心態都是不同的。

雜文,顧名思義,是指現代散文中以議論和批評為主而又具有文學意味的一種文體。是隨感錄、短評、雜說、閒話、漫談、諷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識小品、文藝政論等文體的總稱。

《魯迅雜文集》這本書收集了魯迅的部分雜文,充分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堅韌人格和鮮明個性。雜文雖然古已有之,然而直到到了魯迅的手裡,雜文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潛力才充分表現出來。在藝術形式上,魯迅的雜文擅長分析,以其高度嚴密的論證,總能夠在有限的篇幅里,一針見血地把道理說得深刻透徹,因此具有高度的說服力。同時,魯迅雜文特別擅長使用諷刺手法,把社會上公然的、常見的、不以為奇的,但卻不合理的事物,加以精練、誇張,給予辛辣的諷刺,使其文很有感情力量,常常能制強敵於死命。魯迅經常運用典故或自己創造的故事,以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論述抽象的道理。總之,魯迅的雜文,形式豐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獨創,給予讀者以雋永的藝術享受。

對於文明,它對封建舊文明舊道德、對資本主義文明、半殖民地文明,對帝國主義奴化思想等都進行了毫無保留的批判;深刻地暴露並批判了國民劣根性,對國民卑怯保守的病態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對於社會,它對社會的一切黑暗、統治者的兇殘、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都給予了猛烈的抨擊和批判。與此同時,對於統治者的壓迫以及文化界同仁的污衊攻擊,魯迅也不惜用雜文對他們進行毫不留情的諷刺。

讀了魯迅先生的雜文,我仿佛看到了他本人正在對社會、事物做一個評判。文章詳細的學出了作者的內心思想及觀點。我忽然也理解了許多,更多的思考像泉水般湧現出來,讀了魯迅的文章真是能讓人豁達。

魯迅雜文集讀後感(三)

讀完《魯迅雜文精選》感觸頗多,從他瀟灑豪放的言語中,我卻聽到了作為一個愛國人士看到「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淒涼景象時悲慟的哭泣;從他辛辣諷刺的筆墨里,我卻看到了一個魁梧的身軀屹立在大山前憤怒地發洩對虛偽、卑鄙等人性醜陋的不滿。有人說魯迅的文字不易讀懂,我卻在雲裡霧裡撩撥了好久見到一個有血有淚真性情的男兒。

也許會有人認為魯迅沒有參加任何黨派是他在逃避,那你就錯了,大錯特錯!去讀讀魯迅的作品吧!你以為他真是文字的傀儡嗎?看似閒雲野鶴般快活,心中卻始終放不下那個心中最重要的東西——自己的國家。魯迅不參與任何黨派正是體現了他的民主、公平,這樣的號召才更有感染力。如果他正是為了錢才去作文,那麼為何當時富可敵國的國民黨幾次邀請魯迅為他們工作,魯迅都沒答應?

在魯迅面前,任何質疑都顯得蒼白無力。國家的興亡可以牽動無數人,為何在現在安逸的環境中知道周迅的人越來越多,知道魯迅的人越來越少?這正是我們不及魯迅之處,居安思危可避禍,如今的人們卻都被金錢與名利沖昏了頭腦,在這網路盛行的年代中,地球變成了「地球村」,魯迅便漸漸被遺忘,中國便日漸渺小,像魯迅一樣的作家越來越少。()

在戰爭的年代裡,人們以鬥爭的方式去愛國,而在如今這樣安逸的環境中,我們要做的便是把自己的心放低,學會平靜,學會居安思危,並將那個名字牢牢地鐫刻在心中——魯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