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黃州快哉亭記讀後感

黃州快哉亭記讀後感(一)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摘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這篇散文雖然是一篇「記」,但也可以當做是蘇轍的人生哲學隨筆來加以賞析和感悟!正如蘇轍之兄著名文學家和詩人蘇東坡的曠達人生態度一樣,蘇轍的人生境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善於在凡俗的甚至是艱難的日常生活之中發現和感受其中的詩意瞬間和詩意片段,秉持灑脫達觀的人生態度,自然是與世沉浮,無往而不樂,無處而不快了!

國人的詩歌最講求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講究的是含蓄委婉的意境營造,力求以情景交融的意境感染人的心靈,觸發人心的共鳴,但為什麼同樣是面對清風明月,陰晴雨雪,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呢?根源就在於人物內心的人生觀。從心理學角度看叫做認知決定了人的行為和情緒模式。於是同樣的景致不同的人就會生髮出不同的感受,同樣的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反之,同樣的境遇,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會有不同的甚至迥異的心境,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

舉例來說吧,正如當年的南唐後主國亡投降,被迫離開南京到了河南,淪落為當時的薩達姆。在一場潺潺夜雨之中醒來,面對本是愉悅人心的闌珊春意,鳥語花香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相反卻是內心充滿了無盡綿綿的家國之恨和虜囚之痛!而同樣是夜雨醒來的貴婦(不是狗名)李清照卻是在濃睡一夜酒醉尚未全消之時吩咐僕人去看看院裡的海棠花怎樣了,僕人也許是沒好氣地回答道:「海棠依舊」(呀!),李清照畢竟是一代才情詩人啊,當即駁斥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本人一向認為詩歌是語言的鍊金術,詩歌語言的凝練精緻和言簡意深是詩歌這種文學體裁的突出特徵。女詩人李易安的這四個字彪炳青史,耐人尋味,令人稱絕!它把一夜春雨過後的海棠樹的那種綠葉更加清亮豐碩,花蕊經風雨澆打顯得有些嬌弱憔悴的姿態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和腦海之中了!

所以在這篇散文中,作者蘇轍先是以無比艷羨的口吻高度神往和讚美了一番快哉亭的亭主清河張先生建亭之處的無限勝景,這裡既有自然的江河山陵之秀美,又有人文的風流人物傳奇之遺蹟,可謂快哉於目,又快哉於心!接著作者筆鋒一轉,那意思是說假如不是清河的張先生這樣高妙豁達隨遇而安之人,換成是另外一個小雞肚腸的傢伙,面對這裡的山高谷深,古樹蕭瑟,清風冰涼,月光淒清,要不唉聲嘆氣,悲傷憔悴患上憂鬱症才怪呢!

黃州快哉亭記讀後感(二)

蘇轍的散文《黃州快哉亭記》,因其高超的藝術技巧,歷來被人推崇備至,公認是一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緊密結合併融為一體的好文章。

中國如數家珍的文化中,貶官文化可謂是及其奪目。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說:「中國文化中及其奪目的一部分可稱之為貶官文化。」仕途衰,文章才會興。蘇軾的《石鐘山記》,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還有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由於被貶謫居,心中難免會有所不平和憤懣,所以他們的文章都含有一股獨特的力量和一種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與衝突,而這就是貶官文化。

通過一篇篇貶官文章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同時我們也會對他們的悲慘遭遇而感到同情,但更讓我們感慨萬分的是幕後當朝統治者的昏庸無能碌碌無為。也就是說窮奢極欲的統治集團是成就貶官文化的根本原因。這在讀過的《黃州快哉亭記》後感觸更深了。蘇轍「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的背後暗含了多少辛酸和悲哀?蘇軾「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弟弟蘇轍因上書求情而也謫居筠州。蘇轍對統治者是該多麼絕望啊!在楚襄王快哉之事中我們就可以讀出。仕途忽跌谷底,這也是他們寫文章的靈感來源。

中國獨特的封建統治時期孕育了豐富的貶官文化,它無論是在空間上還是在時間上都帶給我們巨大是影響。

貶官文化對社會的影響不可小覷。對於統治者來說,貶官文章積累一定程度就會造成百姓對統治者能力的懷疑和不滿,而減少這類文章出現的辦法就是文字獄。上文提到的《烏台詩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大量無辜受害者被牽連被迫害,一時人心惶惶,莫不敢言,社會風氣漸漸變化,文人墨客只能「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了」。另一方面,這種風氣下的人們都難以克制心中的不滿,卻又害怕文字獄,通常所寫文章及其含蓄,所言之語非常委婉,這對於當時文學上的寫作風格也影響甚大。不難發現,宋神宗年代大家之作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手法運用之精巧令人讚不絕口。

貶官文化對歷史的影響實為重大。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不少貶官之作對於當時政治制度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也許這種見解在當時看來是不切實際的,卻給後代統治者提供了良好的意見。孔子多次被免去官職,無奈之下只能周遊列國四處講學,而他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卻被後世統治者所採納,沿用至今。可見,貶官之作的影響之大。

當然,在我們這個紛繁擾攘,浮躁不堪的現代社會中,貶官文化似乎已經漸漸消失,不會再有憂國憂民的官員寫出的永垂青史的著作,不會再有因自己未被重用而憤懣不平的佳作,不會再有自己滿腹才華的治國大道的論述,即使有,也是極少的。與封建社會相反,現代社會擁有一股傲然正氣的人是每一個百姓,貶官文化已不知不覺中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似乎變成了「被貶之人」。對於食品安全,我們有苦要說,對於腐 敗官員,我們有苦要說,對於制度改革,我們有苦要說。面對我們的「壯志未酬,報國無門」,又有誰來拯救或同情呢?誰也不知道。

蘇轍評價《黃州快哉亭記》為「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轍一字立骨,又添彩於仕途衰,文章興的貶官文化。

黃州快哉亭記讀後感(三)

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是一篇非常優秀的散文,不僅語言奔放,氣勢如虹,顯示了一代才華橫溢的名家的風采,其中蘊藏的深刻哲理更是令人回味細思。

文章敘說了朋友張君夢得被貶齊安(即黃州)後建快哉亭以賞長江美景之事。「濤瀾洶湧,風雲開闔,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看到這樣的美景,豈不快哉!不僅如此,在赤壁之地(作者認為黃州的赤壁為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看斷瓦殘垣,古城廢墟,緬懷三國英雄的偉績,發思古之幽情,也是一種難得之樂。

張夢得雖然遭貶,並不終日痛苦悲傷,而是閒暇時坐亭觀景,遊山玩水,別有悠然、自得之樂。觀長江之清流洗滌心靈,望白雲之清逸修養情操,振清風之爽快心曠神怡,照明月之皎潔清虛自如,盡情享受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同樣的景色,許多羈官謫士,觀長江憂愁,望白雲迷茫,振清風蕭瑟,照明月清寒,終日裡煩惱憔悴,豈不哀哉!

為什麼這樣呢,作者認為,張君心中有自得之樂,不以物傷性。我想:生活中應該有自得之樂。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許多人的精神家園卻空虛了,原因有很多,有一點不能忽視:缺乏自得之樂。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樣,有的人認為要過米開朗琪羅式的悲苦生活才算有意義,有的人嚮往的生活清閒安逸,然而無論哪樣的生活,都需要一些自得之樂。尋找自得之樂,有時候並不完全在於做什麼,而是在於怎麼做。譬如同樣是讀古文,有的人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讀來便味同嚼蠟;然而聰明人全神貫注地去讀,認真地思考、品味、理解,積極主動地解決其中不懂的問題,細心總結,收穫文字、語法、哲理、文化知識等各種東西,轉化成自己的一種素養和能力,並且隨時能夠運用,他便讀來很有自得之樂。

我們再來討論下困難和痛苦中有無自得之樂,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各種挫折必不可免,首先要擺正心態。著名科學家陳省身先生說:「不要怕困難,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別人做了你沒什麼可做的了。」這樣,我們去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戰勝挫折的方法,這個過程其實就有自得之樂。

自得之樂雖然需要,但是有些狹隘。真正的樂在於讓他人樂,讓大家樂,讓人民民眾樂,才是最大的樂趣。范仲淹說:「後天下之樂而樂。」于右任先生說:「計利當計天下利,祈福應祈萬民福。」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