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余華活著的讀後感

余華活著的讀後感(一)

它是以精短的人生引述,描寫著曲折,澎湃,辛酸,痛,笑,哭的人間世事。感受,一個字"苦"。

讀到他們辛酸的生活波折與經歷著一個個親人逝世時,與他們一樣覺得苦,從嘴裡到心裡再至腦子裡,眼淚就這麼留下。猶如架空了靈魂,橫跨過一個世紀般滄桑,無奈,悲苦,但還是得活著……

眼前仿佛看見夕陽西下的黃昏中,一個孤零零僂著背的老人在田裡伸展著皺紋滿面的嘴巴。淡笑著對前面比他年紀更老的黃牛說:"福貴,回家了"。福貴,是那老人的名字,可能他父母希望他長大了有福又富貴吧,但卻沒想到他長大了又窮又苦,老人覺得那牛就跟他一樣所以也叫它福貴,它是他暮年唯一的"親人"。

看了他們故事 後發覺自己真的太不懂得生命賜予我活著的意義。相對於他們平凡人中不平凡的生活磨難,我們的消極不幸和悲哀不過是粒沙子,渺小而輕微,。是我們太輕視生命了,以為活著就是在這世界走一走,總覺得自己苦了,累了,受委屈了,別人欠我們了,不懂得活著的真諦……或許現在我們依然不清楚活著的真諦何在,只是看了徐福貴一家後覺得自己是活得如此渺小,活得如此安逸,不得不說"活著真好"。

書中說地主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鎮上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歷經苦難,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悲劇還未停止,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後死在福貴的懷中;兒子有慶因為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難產需要輸血而去獻血,全身的血被活活抽光;女兒鳳霞又聾又啞,嫁了一個好老公萬二喜,卻因為生小孩難產而死;女婿二喜也因建築工地失事而被兩塊水泥板活活夾死了;只剩下小孫子苦根和福貴相依為命,可苦根最後也因為吃了半鍋豆子而撐死了。隨著我們每一次翻動的頁響,心靈亦隨著撼動一次,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當年福貴的老爹說:"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

"到了我手裡,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裡,鵝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啦。"、"徐家出了兩個敗家子啊。"

多年後年老的福貴說了這句話"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其中的變化也頗讓人感概。

觀其一生除去前二十年的混帳日子,往後倒活得認真而勇敢。面對失去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時,淚,流不出;哭,喊不出;千瘡百孔的心滿目蒼痍仍不曾說要一死了之,似乎他的意識里生命還在,還能動,還活著就要堅持著下去。

失去祖業後勇敢地承擔自己製造的後果;窮困潦倒時堅持地互相維持著;每失去一個親人即使痛不欲生卻還蹣跚著身影與在生者彼此珍惜著……他,比因飽受折磨而自殺的戰友春生堅強勇敢。

余華活著的讀後感(二)

看《活著》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余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裡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裡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裡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裡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著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不為什麼,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裡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著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著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裡陽台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台上的欄桿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桿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著頭皮活著!

余華活著的讀後感(三)

這輩子想起來就這樣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這樣的命。年輕的時候靠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差點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余華《活著》

《活著》是一篇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本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人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裡,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心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著他內心的波濤洶湧。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著真好。

是呀活著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當中。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樣貌,平凡的日子波瀾不驚,也曾幻想過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轟轟烈烈,然而父母告訴我,平凡點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學會獨立學會堅強;老師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澱、成長;朋友亦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開心得沒心沒肺。平凡好嗎?我對著鏡子問那滿鏡的平凡,鏡子裡的朦朧玻璃後的水銀說,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於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閣樓,我在散發微微霉氣的書架上尋覓的時候,那本薄薄的小書兀自闖入我的鏡片,泛黃的書頁,向我傾訴著它的不簡單,那個叫做余華的人,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正常卻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貴於是闖進了我的生活,情緒在那娓娓敘說的過程中起了漣漪,《活著》就是這樣,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的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縱使余華不是一個擅於煽情的作家,然而與平常之處的發掘,那漫不經心的筆觸卻直擊讀者的心靈。

人之處總是單純得像杯白開水,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平凡什麼是轟烈,那時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目的,也許是一時的好奇也許是一時的氛圍讓自己有了瞬時的衝動。於是,那個時候的自己總與「半途而廢」相伴,也總會為了搭幾塊積木而拒絕吃飯——這一切,全看興趣的大小。在現在看來小時候的行為是那麼的脆弱,因為背後支撐這一行為的唯有興趣,全沒有什麼「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從不會迷茫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感慨萬千,於是,那時的生()命也是最有韌性的——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

很多時候,遠離親人遠離朋友的日子裡,感覺幸福一下子遠行,孤獨與寂寞,傷心與難過,許許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襲來,有過快樂的憂傷,也有憂傷的絕望,揚起的嘴角,是那麼的倔強,沒有淚水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有心痛。一個人的堅強,那種超負荷的難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然而所有的悲觀在遭遇到福貴時變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貴時變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樂,而是還沒有適應快樂。所以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著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沒有資格難過,我還可以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點滴,好好活著,為了自己也為了關心自己的人,為了這更長更遠的明天好好活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