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玉林兒女風采讀後感

玉林兒女風采讀後感(一)

英姿颯爽氣凜然,

替父從戎換鐵杉。

多少鬚眉繡紉下,

誰說女子不如男。

這是當我讀完《玉林兒女風采》這本書時,最能表達出心中感慨的一首詩。它是一部人文史書,也是玉林人的驕傲,它記載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月總像是被披上層紗,透出一絲絲朦朧的光華,而太陽卻毫無保留將陽光四處散射。因此月總被人忽視。自古以來,男子為陽,女子為陰。女子僅是男子的附屬品,人們寄予在男子身上,女子只能窩在家裡繡繡花,做做家務便了卻此生。女子們的抱負、只是海市蜃樓,一切只為空談。然而身為女子的我一直不願接受這個事實,並非是我活在中,而是如今,事實勝於雄辯。誰說女子不如男!《玉林兒女風采》上鮮活的例子就是最好的體現。

古有英勇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現有剛強的王麗萍英勇奪冠。王麗萍1971年8月出生於亞山鎮白花村。自小天真活潑,喜唱愛跳。由於窘境,國中被迫輟學,16歲的一天,她在白花分場打工時,左手被打痲的機器卷了進去,從此左臂。她曾一度消沉、悲痛欲絕、彷徨……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在親人和父老鄉親的呵護下、關愛下。她漸漸面對。因為她知道這只是人生道路中困難的九牛一毛,起碼她還有右手,一樣能做有用的人。正是這場困難改寫了她的人生,她走上了殘疾人體育運動之路。她開始學習打羽毛球。失去左手的身子出現重心不穩摔倒,頑強的她也總是說:「是之母,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然後又接著練習,儘管手腳摔得傷痕累累,也不叫一聲苦、一聲難,咬緊牙關,堅持不懈。為了增強身體靈活性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來跳步,然後練習蹲跳、蛙跳、躍腿、揮臂……不輸於男子的訓練,不缺乏男子的堅韌,連教練都為她豎起大拇指。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10月,廣西殘疾人田徑運動會上她打破了400米全區記錄;1999年全區殘運會女子毛球冠軍,2001年8月在福州獲全國殘疾人羽毛球賽女雙冠軍女單亞軍,和體育道德風尚獎……她的光輝勝跡數不勝數,當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冉冉升起時,她感到無比的光榮自豪……

如果不是她的堅持她的人生將不是如此絢麗,如果不是她的、頑強。她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可能憑藉不健全的身體成就人生的,我敬佩這勇敢的姑娘。

不是只有男子才具備,不是只有男子才有能力實現夢想。誰說女子不如男,王麗萍就是典範,除了王麗萍還有更多女子德才兼備,文武雙全一樣不輸於男子,像決心加毅力闖世界的女科技工作者,劉治賦、中國現代戲劇界的驕傲鳳子、蹼泳女王鍾潔暇、跆拳道公主陳丹……她們每個人都是經歷千辛萬苦,層層磨練才有如此成就。完成了自己的夢想,為、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她們是我們的驕傲。她們一樣能做出男子們的,甚至做得更好、更好、更!我應該像她們學習,我們不該或埋怨自己非男兒身,因為我們也可以為祖國爭光一樣能頂半邊天。

女子不再僅是男子的附屬品,女子的能力也不斷體現出來,月光愈加皎潔,灑向五湖四海,夜裡散發出了濃郁的女子香……

玉林兒女風采讀後感(二)

我是個比較喜歡好東西的人,所以會對一些不好的東西產生極其嚴重的厭惡感。

首先,我以仰望的姿態翻開這本鴻篇巨著,如序言所說的那樣,此書乃一部地方傑出人物的史書,如同二十四史,厚度亦如是。我身心為之一震,隨後自愧不如,因為書上的名人我一個都不認識,這是對名人的大大不敬。雖說書裡大部分都是領導,不識尚可原諒。

這本書異常難讀,不是作者文筆的厲害以至我讀不明白,而是裡面的文章拖沓枯燥,讀著就像在啃乾饅頭,啃著啃著差點被噎死,為了保命,不敢再讀。我本來還打算做一回小人,讀完這本巨著之後應徵文的要求寫篇讀後感。不禁想起以前跟語文老師學過,知道寫讀後感有些事是不能說的。所以除去那些不能說的東西,能說的就只剩一個點了,那就是只能說好話。就好比看到一個貪污的官員,你也要睜眼說瞎話,大呼清官!無論他的腳有多臭,你也要去捧。無奈這次的腳奇臭,筆者捧不起。

我平時看一本書,都喜歡從序言看起。本書的序言也如收錄的文章一樣,都是吹牛的。但有一句話讓筆者過目不忘,如下:社會上的階層,受玉林優秀兒女事跡感染,增強了建設富裕文明和和諧玉林使命感和責任感。看來本書的作用如此之大,還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我不禁大喜,因為這書全班只有我一個人買,看來我的眼光獨到,買到了好東西。但有點擔心文中說的那社會上的階層有沒有眼光獨到,去買這書。到翻開這書後,我感覺我被自己的眼光獨到騙了。看來以後看書不能從序言看起了,得從後記。序言還說,因為這書能推動社會發展,打算推出三冊。我想,這又得禍害多少青少年啊我們總喜歡拿青少年開!刀。無論社會出現什麼問題,都會拿下一代出來說事,青少年就是一把利刀,但這次的巨著太厚,利刀也劈不斷。

說完序,說下書裡的文章。很明顯,書裡的文章無一都是吹牛逼的。只是看誰吹得比誰的大。此書從一開頭就說某人對本市,對本國有多大的影響,有多大的作為。總之一句話,我們市會把有點名氣和想有點名氣的人列為自己的兒女。甚至連劉嘉玲也不能倖免它的魔抓,被翻出祖籍之後,成為了我們市的兒女。可見我們市有多麼的愛名利,貪虛榮,但這在時下都已見怪不怪了。

這書是一個舞台,為了讓這舞台發光,又想不出好的理由,只好說本地人傑地靈,風水好,世有大事,必出異人。然後就把一大批想出名或已出名的人都搬上舞台去。已經出名的人一般都是死了的,因為那人歷史久遠,但這更能說明事理。正如時下那些老不死的教授最有說服力。從中也能看到時間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那些想出名的人就靠這些死去的人做襯托,弄個名聲出來。但書是出來了,無奈沒人買,那些想出名的領導頗為擔心,大開討論會,尋找出路。第一就想到了我們青少年,畢竟什麼問題拿下一代來開刀是沒錯的。結論出來後,無奈權力不能普及全國,只好在本市的全部學校弄個徵文比賽,好讓書本有個銷路,順便出個名。這結論出來後,領導們相視一笑,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

玉林兒女風采讀後感(三)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民族英雄劉永福》這篇文章。

劉永福祖居博白縣東平鎮富新村秧地坡,世代為農。他父親劉以來年輕時遷居菱角鄉金村。不久,又與其弟劉以定逃荒到欽州古森峒小峰鄉(今屬防城港市)。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九月十一日劉永福出生,曾取名劉建業,排行第二。

劉永福童年、少年均在艱難困苦中度過。居家數次搬遷,1845年遷上思,1850年遷隆洲櫃口村。他十二歲便隨同母異父的兄長李保哥赴中越邊境河上灘艇做傭工。17歲那年,父母和叔父都先後在貧病交加中謝世,永福兄弟寄居於父親生前友好陸二叔家,靠捕魚打柴為生。並曾一度到越南芒街打工()。

鹹豐七年(1857年),年滿20歲的劉永福投入天地會起義農軍參加抗清鬥爭。1865年,劉永福被任命為旗頭,率領義軍衝鋒陷陣。永福尋思,我既為旗頭,應當有個旗幟為標記。經和眾兄弟商議,選定七星黑旗為自己隊伍的標識。於是1866年在中華大地上便誕生了後來彪炳史冊的「黑旗軍」。

劉永福曾在援越抗法的紙橋大戰中,率領黑旗軍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經過3小時激戰,法國侵略者以損兵折將而告終。劉永福威名遠播,越南王聞捷大喜,稱劉永福「先機克攻、深謀制勝,為我安南擎天柱!」為表彰劉永福的赫赫戰功,晉升他為三宣提督,加賜一等義勇男爵號。他還被清朝授予清代武官的高級軍階「建威將軍」。孫中山先生曾說:「余少小即欽慕我國民族英雄黑旗劉永福。」在抗日衛台戰鬥中,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和台灣軍民奮戰5個月,打死打傷日本侵略軍3.2萬多人,日本的損兵折將比其在甲午戰爭中的損失還多一倍。劉永福的赫赫戰功和他那種崇高的民族氣節為世人所敬仰,海內外中華兒女無不為之自豪。作為博白人,我們更應為我們的故鄉有這樣一位中國歷史名人,民族英雄劉永福而無限驕傲和自豪。

我們一定要努力。前輩們的榜樣在鼓舞著我們,給我們以無窮的力量。歷史將會證明,我們不僅是繼往開來的一代,而且還將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聰明才智,把家鄉建設成為祖國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讓玉林走向世界,也讓世界了解玉林,而我們的人生,將在奮鬥中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