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有關巴金家的讀後感

有關巴金家的讀後感(一)

《家》是歷來高考學子的課外明珠的必考題,其作者巴金先生素來以進步的知識青年為主人公,暴露舊制度、舊禮貌、舊道德的罪惡來歌頌反抗和光明。

《家》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以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孫兩代衝突為線索。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我作為他的局外人,亦是可喜,同時也抹了一把辛酸淚。

令我可惜之處莫不過是高家主人公高覺慧的反抗精神,他反對封建思想崇尚自由與創新。在那個極度落後的時代,等級觀念深入人心。而他視其如草芥,愛上了高家公館可愛、善良勤勞的婢女鳴鳳。青年人正需如此,古往今來多少痴男怨女因家族反對、等級觀念雙雙殉情,愛情的花朵尚未盛開就已枯萎凋零。不言而喻,封建勢力是悲劇的開始亦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摧殘者。作為新中國人都會為此義憤填膺,可在那個時代,新思想就如春節的火車票一票難求。可愛的覺慧帶領了先進的思想與文化,實在是讓人可喜!

令我可悲之處有太多太多。作為高家長子,高覺新過早的擔負起高家的一切重擔,不僅為此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女子,婚姻受到家庭的阻撓,心上人似林黛玉「焚稿而死」。而直接原因或許讓你啞然失笑:兩家本為親戚因一次小小的爭執便決意斷送二人的婚姻。羅密歐與朱麗葉本就是悲劇,但他們的家族有著血海深仇。根本原因昭然若揭,實為可嘆!

婢女的丈夫只能是工人或是農民而絕不可能是其心愛之人。難道世間的愛情都是錯的嗎?為何本來美好的愛情要被封建制度打上沉甸甸的枷鎖,蒙上灰暗的顏色。金庸先生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愛情的真摯和不計較得失。這是多麼美好可愛的感情啊!

新中國60年風風雨雨,正因其開放的婚姻制度促成了一段段美好佳緣。今日是中秋之夜,我突發奇想誕生了一個夢想便是家家傳頌的天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來源於開放的社會與人類堅持不懈的爭取和追求,我堅信在這個開放的新時代,我的中國夢,總會實現!

有關巴金家的讀後感(二)

巴金《家》讀後感《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 史上的里程碑。

《家》這部小說是巴金為他的哥哥寫的,並且以他哥哥及他的事為原形,巴金的哥哥就是覺新的原形,懦弱和無奈,但他哥哥三十幾歲就服毒死了。巴金的哥哥也曾愛過一個少女但父親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去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他愛他的妻子,但終因別人的鬼話不得不把待產的孕婦送到城外荒涼的地方,忍受著這一切不義的行為。他知道他已走到深淵邊,但就是不願意去走另一條新的路,只顧著向深淵走去,這和覺新是一模一樣的。而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

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雖然他哥哥是這樣的不願意死,因為他寫了三次遺書,又撕了三次,但終於寫了第四次,字裡行間控訴著「我不想死」,但終究還是走進了深淵。與覺新一樣,覺新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最後在壓迫下痛苦的死去。

而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

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覺慧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進行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此外《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中國。

有關巴金家的讀後感(三)

自從我讀了他的作品《家》之後,對巴金我有了認識。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 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家》是現代版本的《紅樓夢》,因為兩都都是記錄封建階級沒落史的傑作。

《家》描寫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爺一輩、克字輩和覺字輩。這三代人和鳴鳳等一批下人大多性格鮮明,面目清晰。這三代人的活動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醉生夢死,坐吃山空,腐爛透頂的,他們為了繼續腐化享樂的生活就拚命維護封建宗法制度,這些封建階級的孝子賢孫象蛀蟲一樣蛀空了這個階級的機體,再也不能有什麼別的作為了。第二類人接受些資本主義的影響,頭腦略為清醒,看到了家庭的危機。但他們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只希望有些改良,使家適應新的環境,苟延殘喘下去。第三類是受「五四」運動影響的覺慧覺民一類人,他們強烈要求個性解放,要求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有較徹底的反封建思想。覺慧敢於與女僕鳴鳳戀愛,最後離家出走,覺民也違背家庭意旨,實行抗婚。此外,《家》中還寫了眾多受污辱受損害者,主要是些女性。家族內部的有瑞玉、梅表姐等(),女僕中有鳴鳳,婉兒等,她們被封建階級吞噬了。一樁樁血淋淋的吃人慘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野蠻兇殘,是《家》最有批判力量也最動人的部分。一些優秀分子拋棄了黑暗的家,走掉了。於是剩下克明、覺新當然無力回天。倒了一個高家也就是倒了封建統治的一根支柱。 《家》把高家的沒落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前來表現,大大加強了它的現實主義的深刻性,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表現,高家的敗落不僅因為道德的淪喪,而更重要的是時代之使然。

《家》寫了覺非戰爭性的出走,而至於他走到哪裡,那不一定是一部小說所要回答的。不過巴金的一系列青年題材的小說,大概已經回答了覺慧走上社會以後的情況。 巴金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他從小就愛和下人在一起,這讓他有可能從受欺壓者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一旦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便可能比較堅決地背叛家庭,開始追求新的光明之路。

巴金的作品多是對不合理社會現實的控訴、討伐,於是便有了這篇引發我諸多感想的《家》。 《家》這篇文章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巨著,我想我真是愛上它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