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高一讀後感

劉邦在項羽面前肯忍一時之氣,才得以逃脫,他要是和項羽一般驕橫氣盛,恐怕早就死在鴻門了。

縱橫古今,凡事忍字當頭才能成大事,否則空有一勇字在身。成功不可能沒有委屈和挫折。忍眼前之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韓信肯忍胯下之辱,藺相如肯忍廉頗的狂言。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如果一味衝動,心裡忍受不了一點怨氣,眼裡容不了半粒沙子,又怎麼能辦大事、成大謀呢?

劉邦在這方面勝過項羽,也就註定了結局。鴻門宴上,試想劉邦項羽要是對換一下,那項羽是必死無疑了。狂妄自大的他的字典里不可能有低頭道歉,俯首稱臣,做事果斷的劉邦的字典里也不可能有婦人之仁。果然,項羽最後無法忍受戰敗之氣,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悲壯自刎。劉邦呢?幾乎可以說打了一輩子敗仗,但是他照活不誤。劉邦輸的就是小仗,忍得就是小氣,自然贏得就是大氣,成的就是大事。

毛澤東一代偉人,他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原則不也是「忍小成大」嗎?敵強我退,敵退我進。敵人強大時,就像劉邦面對項羽四十萬大軍時,忍一下,退一步,不會損失什麼,然後在適當的時機予以反擊。但對於項羽,死打硬拼,決不讓步。可結局呢?項羽自刎,劉邦勝了楚漢戰爭,毛澤東成立了新中國。

小不忍則亂大謀,古人總結多少用血留下的滄桑經驗,是多麼富有哲理。

高一讀後感(二)

初次品讀《目送》是在一節語文課上,記得那時,老師要求我們給這篇文章續一個結尾,同學們想到的幾乎是大同小異,無非是要學會感恩或體諒父母之類。可當老師將作者所寫的結尾展示給我們時,它不僅令我驚訝,更令我再無法將那段文字忘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當時我讀到這段話時,並不了解它。我思索著,究竟是怎樣一位作者,會寫出這樣的文字?又為何這段文字在我看來隱出了一種心酸與無奈?

好奇心驅使我迫不及待地到書店去買下了龍應台的那本《目送》。書中第一篇,便是名為《目送》的那篇文章了,利用一個閒暇的暑假,我細細的品味了整本書。當再讀那段令我費解的文字時,我卻驚訝地發現,我的心劇烈地顫動了一下。不覺間,它竟已悄悄潛入我的心中,讓我開始慢慢懂得了些什麼。

龍應台在文中講到自己的落寞與兒子和父親有關,她作為一個母親,目送兒子遠行,她作為一個女兒,目送父親離去。所有的一切都在目送中漸行漸遠,而這一切難道只是龍應台的經歷嗎?顯然不是,它也是我們的真實寫照!父親遠去,母親老去,兒女掙脫父母的保護要遠行,朋友的曲終人散,兄弟姐妹的各奔東西,我們身邊的一切看似尋常,我們卻無力將他們一一挽留,惟有任憑他們漸行漸遠,默默目送。以為擁有一切的我們,卻忽略了生活中最珍貴的事物。

印象最深的是過年時回老家。每次離開,我總是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可年邁的奶奶卻總是情緒低落,站在大門口目送著我,有時還會送我到離別的車站,每當我偶爾回首,總看見她獨立在車站,在寒風中顯得那樣單薄,她的身影漸行漸遠,漸漸化作一個模糊的影子,慢慢變為黃豆般大小,直到消失不見,那時的我總是不以為意,覺得又不是再也不見了,何必那樣傷感?可是,如今我卻漸漸懂得總有一天,那會成為最後一次,再沒人會為我的離開而不捨,再沒有人會為我牽掛。即使當初得到的是多麼輕而易舉,可總會有那麼一天,它也將輕而易舉地離去,而且我永遠無法追及。

我慢慢懂得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也開始了解了那些背影告訴我—不必追。我把所悟出的一切都比作花,於是便得出這一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高一讀後感(三)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本書,對我有記憶猶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戰起因,終究是德國、日本、義大利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採取的「自救」行為。為了自己「發展」下去,他們不惜一切地發動戰爭。

戰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那麼殘酷:淚水、飢餓、鮮血、犧牲,我們對戰爭充滿恐懼。無論是希特勒的鐵蹄,還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戰爭帶來的都是巨大損失。

不可否認,戰爭對於科學的某個方面的發展,的確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核子彈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明出來,二戰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對戰爭持有肯定的態度。大量青壯年走向了戰場,從事生產活動的人越來越少;科學家們正忙於研究殺人武器,平時為生產服務的各種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廠在生產軍事用品,日用品日漸缺乏。戰爭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後面,眾多的不良因素日積月累,必然導致人民的不滿,就算法西斯政府還想繼續打下去,廣大受害民眾勢必會奮起反抗。

二戰過後,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戰爭結束的六十多年間,中國的崛起,歐洲的飛速發展與日本經濟的騰飛,都漸漸讓人們明白:只有擁有和平,才能持續的發展。

的確,在抹去戰爭的陰影后,人們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在和平環境中,我們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大家放下了高懸者得心,又重新到生產當中,軍隊開始大規模的裁軍,不僅為生產活動增加了新的勞動力,還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軍事開支;科學家重新開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課題,加快了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與套用;就連國與國之間也不再是敵對關係,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夥伴」與「戰略夥伴」。於是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時期也會有一些阻礙發展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和平對於發展的決定性意義。可以這樣說:戰爭也許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而和平卻可以讓社會全面發展。

和平與發展,是兩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發展,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們就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