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於狼圖騰的讀後感

關於狼圖騰的讀後感(一)

去年這本書比較有名,花了幾天的放假時間囫圇吞棗的把這本書看完了。為了兌現我看完一本書都要寫本讀後感的諾言,我決定開始寫我自國小畢業以後的第一篇讀後感。

作者叫做姜戎,是個北京知青,在文革期間到內蒙草原去鍛鍊,用細膩而形象的語言生動的描述了草原上牧民和狼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抗爭的故事。尤其多次描寫人狼之戰非常的栩栩如生,讓人覺得身臨其境,主人翁在草原的生活讓他對狼由書中的概念了解,到多次與狼正面接觸,直到自己親自精心飼養一頭小狼崽一年,對狼以及信奉狼圖騰的遊牧民族產生敬意和愛慕-----我覺得這份敬意和愛慕到了有點盲目崇拜的地步了。

這本書讓我對狼這個已經遠離人類生活環境的動物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光從情節的精彩性來說,描寫非常的到位,值得一看,但是文中一味突出和強調的某些東西我不欣賞也不贊同。

文中的那個老頭,忘記叫什麼名字了----蒙古人的名字總是那么不容易記憶,從他口中說出的觀點就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狼是蒙古草原的信仰和生活靈感以及生存力量,是維持草原生態平衡的至關重要因素,人類應該向狼學習,尊重狼,而不是一味的趕盡殺絕。而且還不斷的用公元十三世紀蒙古部落如何利用從狼那裡學到的軍事知識瘋狂的擴張,達到了中國版圖的最大化的這個例子,來例證狼群天生就是軍事上的天才,人類的導師。

文中強調跟狼為伍向狼學習的蒙古人因此是屬於優質民族。而農耕民族,就如我們祖輩,具有羊的品質,逆來順受,沒有抗爭精神,所以是劣等民族。

從文章的幾次對決場面的描寫來看,狼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和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的奉獻精神,殘忍、果斷,和善於運用戰略戰術,確實有很多人類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且文中作者推崇應該由天(騰格里)來安排,大部分應該由狼來控制和掌握草原的生態平衡,客觀的來說,這些觀點,從目前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人類作為生物鏈的一環,應該學會尊重自然、學會與自然協調相處。

但文中出自那個老頭口中和主角口中的很多說法我卻不贊同。

他們認為狼的很多優點、人類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並且已經學到的知識,被漢族(農耕民族)的知識分子刻意淡化、刻意不去記載。作為生活在平原和狼沒有接觸過的漢族人,世世代代和牛羊打交道,很少見過狼什麼模樣,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更重要的一點是沒有相關內容去記錄狼對於蒙古人的不可或缺;作為文中受狼如此多恩惠的蒙古人,由於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下,沒有能力記錄下來,不自己反思卻將責任推卸給漢族人,是否有點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而且我認為,作為遊牧民族,由於他們的流動性導致自身生產力的受到限制,每年的工作重複而單調,一直在跟惡劣的自然氣候、惡劣的生存環境作鬥爭,而自身的文化素質一直沒有提高,很多有用的知識只能代代口頭傳遞而不能用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所以影響力就會很小,甚至有用的、積極進步的觀點由於自己的呼聲太小而被忽略和遺忘。

蒙古人在長期與艱苦自然環境作鬥爭的同時,獲得了強健的體魄、開朗的性格,在蒙古人叱吒亞歐大陸、所向無敵、擁有最大帝國版圖的同時,農耕民族—漢人,卻屬於這個帝國的最低等人,受盡各種虐待,而作為蒙古帝國一個王國的元朝統治下的中國,由於政府的貪污腐敗和缺乏政治領導才能,導致這個帝國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迅速崩塌,一百多年間,漢族人的反抗和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看到的只是蒙古人狼一般的兇殘和血腥,這樣情況下,漢族人怎么可能對蒙古人以及狼有好感呢?

在日益現代化、知識化的今天,狼和擁有狼品質的遊牧民族漸漸退出歷史舞台,剩下的是已經漢化了的蒙古人民。從這個層面來說,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哪一個更加適合於這個社會,更加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的去創造良好的居住氛圍來為自己服務,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必然會有答案。漢民族在中國不斷用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滲透、感染別的民族,---無論是對方主動獲取還是被動接受的也好,-------而蒙古民族已經不復過去靠身體強壯和蠻力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時代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描寫生動,只是後面的說教狗尾續貂,沒有耐心繼續看下去。作為一本娛樂消遣,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

關於狼圖騰的讀後感(二)

本文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志願到內蒙古邊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遊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古迷霧,徑直來到迷團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氣魅力,使作者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過這篇文章後,我改變了對狼以前固有的看法,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的團隊協作精神,讓我看到了狼的另一面。海爾集團懂事局主席------張瑞敏說:“讀了《狼圖騰》,覺得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鑑。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對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是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最近也看到有許多與狼有關的書籍,如《狼性管理》,《狼性行銷》《狼性團隊》《狼性總經理》《狼性文化》等。

狼的群居生活與進攻鬥志,具有將軍氣質,鎮定自如,進攻有序,退而不亂。()同時,狼的血性殘忍殘暴力凶注定了悲劇會發生,與本文思想偏差太大,下面主要剖析一下狼對我們能夠引起啟發的積極意義。

狼對蒙古遊牧民族具有很大的影響,造就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性格對於個人來說,是其能否成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民族性格則更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攸關的國家大事,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性格強悍進取,這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機會就大得的多;而一個民族的性格軟弱,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大。從世界上實際存在的民族價值標準看,民族性格軟弱是一個民族最致命的缺陷。因為軟弱的民族性格是萬惡之源,它將導致一系列最可恥,最不可饒恕的罪惡:不思進取,坐井觀天,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叛賣投降,俯首稱臣;人民被殺戮,被販賣,被奴役,被歧視;民族改文,改種,改性,改身份等,世界發展到現在,人口激增,生存空間和資源日益短缺,民族性格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必須從民族性格的視角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的演變發展史。遊牧民族對中華民族和文明的最大貢獻是在精神上,農耕民族的儒家文化得到挑戰。

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的遊牧民族女真族滅了遼國以後,不待休整迅速揮師南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人口,最發達的生產力,最先進的火藥武器,最智慧的《孫子兵法》的北宋,幾乎不戰而敗,兩年而亡。宋軍見到鐵騎,兵敗如羊跑,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嚇得立即退位讓給兒子趙恆,也就是宋欽宗,中國最腐敗無能的兩位皇帝成了俘虜,開封丟失,國庫珍寶被掠空,後宮幾千佳麗被擄往北國荒原,充當奴婢妓妾。北宋的“靖康恥”是華夏漢族最可恥的一頁,甚至比滿清末期的喪權辱國還要可恥。

狼圖騰的精神是痛殺軟弱保守的羊的精神剋星,因此,只有大大發揚狼圖騰的精神,改革才不會倒退,才能打開新局面。中國的改革不僅是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和轉換,而是基礎更具決定性的卻是國民性格的改革和轉換。狼的某些精神還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