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一)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酒吧、卡拉OK、棋牌室開始人流如潮,網咖、遊戲機房中學生不斷,所謂新新人類瘋狂地迷戀上了搖頭丸、K粉等毒品……

天啊!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新生力量,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從小我們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想當科學家、醫生、護士、老師……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二)

老實說,我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對於外國的文學文化都不是很了解,也不太感興趣,所以很少對外國的經典名著有什麼興趣,這本《麥田裡的守望者》雖然早就久仰大名,之前也從沒有過興趣去看。由於最近生活狀態欠佳,也許是連續多天的高溫天氣,有點情緒中暑,或者說上了大學以後,我的情緒一直中暑著,有人說我像12歲的霍爾頓,迷茫著,彷徨著,於是,帶著一份尋求共鳴的心情去書店淘來了這本書。

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腦袋裡完全是充斥著虛偽,他媽的,混帳,妓女,假模假樣這些高頻辭彙,要不就是沒有目標的荒誕的主人公在到處遊蕩,整本書顯得很累贅,沒有什麼主題思想,實在有點不忍卒讀的感覺。後來,想想,品味出了些許的東西。

霍爾頓,一個12歲的少年,被學校多次開除了,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有強烈的抵制心理,跟我現在差不多的心情,對周圍的一切都有種敵對的心態,動不動的就容易發火,衝動,周圍的一切都有些虛偽,不真實,他認為周圍的成年人都不理解他,一見到他就對他被開除的事情大肆說教,他討厭這一切,他妹妹問他的理想目標是什麼,他說他希望做麥田裡的守望者,呆在懸崖邊,拯救可能會掉下懸崖的小孩,他也希望去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裝成一個聾啞人,安靜的過著自己田園般的生活。這樣一個在成人眼裡喝酒,找妓女,多門功課不及格的小孩,他內心的那份善良,真實,渴望寧靜的心態也被作者呈現在了我們眼前。他愛他的朋友,不管跟他們生活的時候有多麼的討厭反感,生活久了,就有了一種依賴,他仍然會掏出自己所剩不多的錢給修女做善事,他希望和妓女多一些精神的交流,也許是想拯救這個妓女,他晚上偷偷溜進家門,去看望自己放心不下的妹妹,不管他現在的狀態有多麼令人討厭,也不管他多討厭周圍虛假的東西,成人的世界,他內心的那份真善美依舊閃閃發光著,這就是一種矛盾,成年人無法理解到他內心的這些渴求,用自己的眼光企圖去拯救這個孩子。其實我認為,這裡面沒有誰對誰錯,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代溝。也或許是小霍爾頓走向成人世界的一個必經之路,就像一位成年人告訴他的,即使討厭學習,討厭學校,但是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不斷的了解自己的腦袋適合的尺寸,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方向在哪裡,這是我們沒辦法去逃離的。所以,霍爾頓的逃離是失敗的,最後他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治療,這本書並沒有告訴我們最後的霍爾頓,成長了以後的霍爾頓變成了什麼樣,因為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誰也不知道怎樣的選擇是正確的。但是這段心裡的過程卻是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會經歷的,作者或許也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沒辦法做到逃離掉這個社會,也許霍爾頓做起來麥田裡的守望者,一直守護著他的妹妹,既然沒辦法去逃離,那我們該怎麼樣去面對這樣一個不完美的社會呢?怎麼樣去面對那些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猥瑣不堪的成人世界呢?

也許某些東西,我們該去堅守,並且努力在成人的世界裡保持自我,不被他負面的一些東西所侵蝕,寫到這裡,我似乎感覺到了一些正能量。好吧,現在的我,的確像是12歲的霍爾頓,有些迷茫,覺得周圍的一切有點不對勁,自認為看透了人性,變得不大愛說話,討厭成人社會裡的做作,虛偽,也曾經渴望給我一片麥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常常一覺醒來,還是無法改變的現實,學習不好,人際關係不好,長的醜,沒男朋友,似乎用社會的標準來判定我現在,就是一無是處的,似乎我也沒有以前那麼相信人性的美好了,也許我也該走進一家精神病院治療一段時間,再來面對這些現實,也許我更該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種風格,然後努力的去實現它,去面對社會,面對現實,這樣才不是虛幻和荒誕的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三)

我喜歡《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緣於它的內涵,精神。它的精神正是現在的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麥田裡的守望者》不僅生動地描繪了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同時更加激烈地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麥田裡的守望者》寫的是美國的五十年代,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霾尚未散去又出現了冷戰。人們缺乏理想,渾渾噩噩的活著。這時,「垮掉的一代」出現了。主人公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滿口的污言穢語,開口就是髒話。他幾次被學校開除後,現在又被潘西中學開除,小小年紀的就學會了抽菸喝酒,無心讀書,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學校里有裝模作樣的老師;假仁假義的校長,只巴結開汽車的家長;星期天家長來接孩子,於是每個星期六都會吃一道好菜,就是牛排;電影院的婦女會為一場電影虛情假意地哭個死去活來。霍爾頓是個善良,有靈性的孩子,雖然他不文明,又下流。在飯店碰到兩個修女,他募捐了十元錢,為了照顧貧窮學生的自尊心,他把自己的真皮皮箱放在了床底下。霍爾頓又是個有想法的孩子,與人交談時,總有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面對虛偽的人,他會心裡罵個痛快,而表面卻鎮定自若。環境的錯誤讓他深陷不能自拔,把持不住自己,迷惘了方向,面對開除卻又不敢回家,在外荒廢時光。他希望自己會是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他唯一真正想當的,什麼事也不乾,離開現在的環境,做一個默默地守望者。

霍爾頓是叛逆的孩子,說髒話,抽菸喝酒……但同時,他又是個無助的孩子,他被潘西中學開除後,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而不敢回家,只能在紐約閒逛……

其實,我一直認為霍爾頓是個善良的好孩子。他一直厭惡學校老師的虛情假意,一直懷疑他最喜歡的老師所說的「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著。」他討厭家長讓他上學是鑒於「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這樣一個目的。他討厭這個虛偽,無情,陰暗的社會。()但是,他會遇到修女為難者募捐便慷慨解囊,他對他的小妹妹真誠愛護、百般照顧,如同一個生活在地獄的天使。他的心柔軟的如同雲朵,輕輕一擠便會滴下晶瑩的水珠。

他這樣真誠的告訴妹妹「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像,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這正反映了他對這個社會無聲地反抗,對這個迷茫的世界的抗議。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作者J·D·塞林格的這本《麥田裡的守望者》不僅影響了幾代美國青年,同時也影響了不止一代的中國青年。或多或少我們都會在霍爾頓身上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