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奕喻讀後感

奕喻讀後感(一)

《奕喻》是清朝錢大昕寫的,他所寫的這篇奕喻,主要是藉著自己看別人下棋,以及自己下棋失敗的實際體會,來指出當時讀書人自以為是的毛病。讀完這篇文章,汗顏可以形容自己當時的第一感覺。在生活學習中總是對別人吹毛求疵、品頭論足,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以為自己高明,還處處誇耀,這樣簡直就是畫地為牢,別人沒有囿於錯誤之中,自己卻關在裡面了,要不得啊!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不單強調學習別人的優點長處,還包括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兩方面都能使自己增長知識和智慧。正如文中的棋局一樣,旁觀者如能習得對弈雙方下棋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那也是不錯的,如能設身處地地旁觀,而不指指點點、熱心過度,必有裨益。

生活上如此,我們讀書做學問更是如此。我們讀書如果站在不同角度,會得出迥然不同的結論,這個也是爭議多的一個緣由。但是如果我們就是囿於爭論,這樣無助於學問的增長,只是浪費時間。比如老子的《道德經》,很多人認為這是消極避世的東西,也有很多人認為其中有智慧,應該好好研究。這樣一直討論該不該,只是一個爭論。我們不妨帶著批判的眼光看看這書,剔除糟粕,吸取精華。

總之,人人都是會犯錯誤的,但是有智慧的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萬事萬物都可為師,萬事萬物都蘊含自然之道,只要參透其中的奧妙,必然提高境界;愚昧執拗的人則一味的罵。後一種情況是不可取的,不然真的如文章中所說的「曾觀奕者之不若己」。

奕喻讀後感(二)

錢大聽的一篇《弈喻》可謂給了我諸多的啟迪。過去我總以為在發現真理這方面我能夠自命不凡,待欣賞完清代學者、這位令人薄敬的大學問家的文章後,我不禁自漸形穢。

文章以觀棋到對弈再到觀棋的故事為導線,自然地引申出「觀人失易,知己失難」的觀點,並精闢地指出應「多求己過,少論人非。的至理。通篇不過二三百字,卻深粼又恰到好處地歸納出了為人處事的一大規律。

人心是好勝的。總想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誼輸到別人的頭腦里和社會的機制中去。然而世界又是公平的,如果人人的話都能搖身一變成為真理,那麼在某一時間段里理與理便不能和平共處。因此自然界採用折衷的方法,選擇了一部分人相對正確的道理,而如果把被否認的理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便稱之為過失。()按此邏輯推理,人必然有過失,這是大自然鐵面無私的表現。

作為一個人,他的職貴首先不是挖掘別人的過失來藉以作把柄或是挖苦諷刺,而是時刻替戒己之過失,在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去證明自己是個有用之才,多對本人的盲行檢點檢點。如此,就是被你擊敗的人也會認同你是真英雄。於是,我想到了美國總統大選,我認為競選人之間的勾心鬥角,互相挖掘對方的醜處,嚴格地講,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一個真正高尚的人不應以損害他人名譽為自己鋪開走向勝利的道路,無論是明爭,還是暗鬥;合法,還是不合法,都不可取。

然而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過失後,堅持己見就是頑固了,這同樣是愚分,因為在逆向的軌跡上無休止地走下去。是不可能被大多數人認可的,要改寫歷史更是痴心妄想,就像日本的右翼勢力冒天下之大不題地打出了「南京大屠殺是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育」的旗號,勢必是一順水珠掉進茫茫大海,無影無蹤。所以面對過失,首先要勇敢地正視它,不去逃避,此時失面子事小,失去方向可就難以彌補羅?然後盡全力把自己推到正確的軌跡上去,自已推不動也無妨,請別人帶一把。最後要保持平和的心境,做對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得對。

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中,發現別人所感悟的真理與發現自己提煉出的真理一樣快樂,這就是人與人能夠互相啟發的緣故。也是《弈喻》帶給我的啟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