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後感400字左右

讀了《二十四孝》,我最喜歡「拾葚異器」這個小故事。它講的是一個叫蔡順的人少年時喪父,對母極孝。當時環境惡劣,只好拾桑葚充飢。

一天,蔡順遇到了赤眉軍,他們問他為什麼要把紅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別裝在兩個蔞子裡?蔡順回答說黑色的留給母親吃,紅色的自己吃。赤眉軍聽了,很是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讓他回去侍奉母親,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敬佩之意。

這個故事令我感動了許久:蔡順對母親的孝心雖然只體現在那麼一點兒小事上,但卻值得讓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順,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為母親著想。讀完這個故事後,我認真反思了一下,發現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孝敬父母的事,這樣的小事雖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們包含了一顆顆愛心、一顆顆孝心。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百善孝為先」,我們應當孝敬父母,只要從蔡順「拾葚異器」這一點點小事做起!

讀後感400字左右(二)

  ——《草房子》讀後感

今年我們讀的師生共讀書是曹文軒寫的《草房子》,這本書裡有好多個故事,其中我覺得最感人的是「艾地」這一章。

艾地這一章講的是政府為了建造油痲地國小,迫使秦大奶奶搬家,秦大奶奶死活不肯離開自己住了許多年的地方,被人抬走後仍天天來騷擾油痲地國小,別人都說她是瘋子。但後來秦大奶奶為了救一名油痲地國小的學生,自己卻差點死掉。最後死時僅僅是為了救油痲地國小的一個南瓜。

當我讀到秦大奶奶為了一個南瓜而死時,十分的感動。試問一下,現在誰還會為了一個芝痲點兒大的小事而去送死,就算是救一個人也不會。就前幾天的事吧,報紙上寫到一名少兒被車撞後,身邊經過11個行人,沒有一個人去把他送到醫院,這一點危險都沒有,當時那幾個行人就算不把小孩送往醫院,那至少也得把他拉到路邊呀,在馬路上隨時有可能被汽車碾壓,可他們就是不想做,也許是這個社會太缺乏同情心了,當然也可能是個別做好事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引發了相互間的不信任。我覺得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坦誠,多一些理解,這個社會會更加美好。

《草房子》每一章都很感人,比如說最後一章「藥療」,體現出了桑桑爸爸偉大的父愛,聽我這麼一說,你們想不先看呢?

讀後感400字左右(三)

一縷明媚的陽光從窗外探進頭來,輕輕地告訴我新的一天開始了。()星期天我最開心的事就是看書,今天的精神食糧該輪到《昆蟲記》了。

走進《昆蟲記》猶如走進了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有充滿想像的建築家白蟻,有美麗殺手螳螂,偽裝家竹節蟲……其中的歌唱家—蟬深深吸引了我,當火辣辣得陽光烤的大地都快熔化時,只有蟬還在樹枝上引吭高歌「知了」「知了」。人們常以為蟬的歌聲是為了呼喚同伴,但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好幾隻蟬在一起時,它們仍在高聲唱歌。這時法布爾腦海中閃過一個想法:不會是整天高歌的蟬沒有聽覺吧?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法布爾用二支獵槍同時射擊,震耳欲聾的槍聲連他自己都堵上了耳朵,可在幾步之遙的蟬卻沒絲毫動靜,像是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這樣,法布爾證明蟬原來一天生聾子。但是人們為什麼不容易抓到蟬呢?是因為沒聽力的蟬卻有著發達的視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能養成對每件事多細心觀察的好習慣,那麼你就會發現些前所末有的新東西。讓我們感受一下科學家的發現吧,就請你和我一起走進《昆蟲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