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一)

《管理的實踐》是彼得。德魯克先生於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學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紹的,他認為「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視管理為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責任的管理書籍」。並認為「這是那些準備唯讀一本管理書籍人士的最佳選擇」。

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首先介紹了管理的本質,之後針對企業、管理者、員工和工作這三個企業管理的內容重點介紹了管理的結構,最終歸結到「當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樣一個問題。德魯克先生在書中強調了「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企業的主要功能是行銷和創新」這樣一個觀點,這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利潤比較起來,的確大相逕庭。德魯克先生認為,「利潤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約束條件,遠遠不構成企業存在的目的「。但他同時承認「企業必須有足夠的利潤才能經營,這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對自己和員工的首要義務」。雖然我還不能充分理解他這一觀點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但是我很喜歡他的這一說法,因為這讓我感受到企業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氣和精神層面的追求,而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經濟價值。

彼得。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闡述的另外一個與我日常工作切實相關的內容是企業對員工和工作的管理。他認為「人類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精神和身體的崩潰瓦解。因此管理層的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欲望」。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企業需要的絕不僅僅是還過得去的績效,企業需要員工充分發揮潛能,達成最佳績效。員工需要的也不僅僅是能有所表現的職務,他需要的工作必須能為他的能力和才華提供最大的發揮空間,給予他最大的機會持續成長和表現卓越」。因此,他主張「員工能做的規劃越多,就能為自己的工作承擔越大的責任,因此生產力也就會越高。如果員工總是聽命行事,那麼只會對工作造成傷害」。

彼得。德魯克先生通過這種角度說明了企業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即讓員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發揮自己主觀能力的機會,並且讓員工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工作與企業發展的目標之間產生實際的聯繫,實現企業和員工以及員工的工作之間在工作目標和切身利益上的統一,最終就可以實現企業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員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發揮的自由空間越大,員工對工作的熱情也就越大,因而工作能給員工帶來的成就感也就越強。由此我想到在團隊工作中,作為中層管理者,在指明工作目標和工作程式之後,我也應該有意識的為自己的團隊成員留出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團隊成員能夠有機會和餘地規劃自己的工作進程,並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努力達成工作成果,進而獲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個人專業技能的提高。就像彼得。德魯克先生說的「員工對企業的要求,在基本的經濟報酬之外,就是自我實現。員工在企業中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提高、地位實現,做完成的工作對企業具有意義,也就是實現了工作成果」。

彼得。德魯克先生的這本《管理的實踐》,對於我這樣對企業管理實踐不深入的人來說稍顯枯燥和晦澀,但他樸實的語言以及書中所列舉的企業管理的成功案例,的確讓我對自己日常工作中所見到的、所感受到的企業管理的過程和片段產生思考並有所啟發,尤其重要的是,他的那些理論讓我對自己日復一日重複工作背後的意義有了一個更合理的觀察和思索的角度,並把自己以前無意識的管理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管理實踐,在帶領團隊實現工作目標的同時,也為團隊成員和我自己的自我實現做出具體的努力。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二)

2005年11月11日,被譽為「當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魯克在走過95年的歲月後與世長辭。作為「管理學」這門學科的開創者,德魯克對當代管理學研究和管理實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德魯克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名旁觀者,以冷靜、深邃的目光來洞察管理之道。除了留給世人近40部著作和100多篇論文以外,德魯克還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警醒所有從事管理工作和管理研究的人。《管理的實踐》是德魯克先生在1954年寫成的一本具有經典意義的管理學著作,也就是這本著作奠定了德魯克在現代管理學學術史上的奠基人地位,現在還有人把它作為至寶來閱讀。《管理的實踐》是「第一本」將管理視為整體的管理書籍。更具創新意義的是,德魯克視社會和企業為有機體。德魯克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作為企業的具體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和工作三個功能。該書具有思想一脈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啟發性的優點。現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實踐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無論是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行銷、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還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記分卡,我們都可以在該書中論述中找到源頭。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應該該感謝這個人——彼得。德魯克,因為他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來理清我們社會中人的角色和組織機構的角色,我認為彼得。德魯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這一點。」這是通用電氣前執行長傑克。韋爾奇對德魯克的評價。「在所有的管理書籍中,德魯克的著作對我的影響最深。」這是比爾。蓋茨對德魯克的評價。安迪。格魯夫這樣評價德魯克:「德魯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熱追求時髦思想的人群中獨樹一幟。」美國管理協會也給了他很高的讚譽:「如果說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管理的話,那麼彼得。德魯克無疑是最偉大的發明家。」一代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用他的智慧和思想為世界的管理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可見,彼得。德魯克的管理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整個世界。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判斷力,形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我的整個管理學的思想基礎,可以說他的思想已經紮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個方面闡述了他獨特的觀點,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體系,從而創建了管理這門學科。

這本書書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項管理的任務,貫穿整本書的主軸和精髓,並以八個關鍵成果領域、三個經典的問句以及組織的精神豐富其內涵。

第一部分德魯克先以一個企業的實例點出了: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以及企業的目標、成果與生產的原則。

第二部分德魯克以福特汽車的故事,闡述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時也呈現出組織精神(即企業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則透過活動、決策與關係等三項分析,深入管理的結構、最終的檢驗標準及績效,同時也說明了五種組織結構之優缺點,與適用的大、中、小型企業及其限制條件。

第四部分德魯克以其「績效為核心的整體觀」,主張僱傭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創新的實踐價值,使員工有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創造巔峰績效的組織。

第五部分德魯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決策及未來的管理者是什麼,尤其一再主張「責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管理的實踐》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德魯克著作,是德魯克經典的一部著作,是第一本將管理視為一個整體的管理書籍。我的管理思維也從他的這本書開始,這也許會影響我這一生。《管理的實踐》提供了觀念、原則和工具,是一套極具系統化的管理知識。以管理的本質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職務、功能的認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有著精闢獨到的見解,掀開了管理的奧秘與務實。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夠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企業管理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德魯克認為:企業的主要職能是行銷和創新,作為行銷經理,我深深認同這一點。一家企業,市場行銷不僅僅套用於產品的銷售階段,而是貫穿於企業活動的始終。市場行銷是價值的交換,創造顧客,為顧客創造和提供價值是行銷人乃至整個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如今,企業的生命周期很短,創新逐漸成為企業的瓶頸。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如何提升品牌美譽度,提高品牌忠誠度都與企業創新密切相關。創新也不只是產品的創新,更是生產經營觀念的創新,市場行銷理念的創新,顧客服務態度的創新。認真研讀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一書有助於幫助我們建立系統的思維,這不是像我這樣僅讀一遍就能獲得的。該書以一些成功的企業為例指出管理者怎樣去管理一個企業,以及管理者如何去自我管理。他在書中分析了企業應該建立怎樣的管理結構去發展,介紹了管理者對員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從德魯克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出,管理是一種觀念而非技術,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實務而非理論,績效而非潛能。管理是責任而非權利,貢獻而非升遷。管理是機會而非問題,簡單而非複雜。

德魯克先生更能感染我的一點是他更具人情味。他充分認識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有責任感,敢於擔當,對顧客高度負責的企業更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得到顧客的認可,因此也能活的長久。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三鹿奶粉事件,這是當前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在世人面前維護中國製造形象的永遠的痛。它傷害的不僅是中國人民的身體,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對中國製造的信心。現如今試問有誰還敢挺直腰板在世人面前說:中國製造沒問題!就在三鹿事件搞得人心惶惶的時候,我聽到了一則新聞:美國蘋果公司警告iphone手機用戶先不要使用手機充電器——因為在使用充電器時「可能」出現漏電反應。僅僅是一句可能,apple公司立刻作出反應,可見該公司對顧客高度負責,這一事件讓我心中一暖,可惜這溫暖不是中國企業給我的。種種事件更加印證了德魯克先生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論證,更說明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不僅沒有過時,對我們如今的企業管理更是有著重要作用。

在《管理的實踐》中,有一種新的思想是我們需要重視學習的,他說:「公司不能自稱(絕對不可自稱)是員工的家、歸宿、信仰、生命或命運。公司也不可以干預員工個人的私生活或者員工的公民權。將員工與公司聯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願的、隨時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契約,那可並不是一條神秘的、不可撤銷的紐帶。」正確地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係,可以為組織和個人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那麼,個人與組織應當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組織需要個人為其做出所需的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德魯克用清晰和簡單的語言幫助我們理清了個人和組織的關係。

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的權威就是成就。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必須把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須將這一基本信念落實到每一個決策和行為之中。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終極責任。而管理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這裡同時包含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一本優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管理雖然是一門科學,卻和傳統科學有著明顯不同——管理沒有標準答案。大師給我們的,也不是一份標準答案,而是一個知識系統,一種思維方式。其中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我慢慢的研讀,品味其中的奧妙,吸取裡面的精華。德魯克不會給我們什麼,我們自己想要的,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三)

最近讀了彼得德魯克大師的著作《管理的實踐》,曾被人們與於高度讚揚的、為後世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的著作,也給了我很多很多的益處。這本書寫於1954年,那時的中國經濟還是一片蕭條,這本書不僅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企業家,同樣也給當時中國社會的蕭條帶來希望的陽光。這本著作奠定了德魯克在現代管理學學術史上的奠基人地位。

《管理的實踐》是第一本視管理為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德魯克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這本書中體現到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責任的管理書籍。本書以實際案例的實踐為基礎,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項管理任務為主線,提供了管理觀念、原則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質,是一套極具系統化的管理知識。現代所流行的那些所謂的管理思想,比如說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等等之類的都在大師的著作中嶄露頭角。這樣就表明了大師的管理思想才是當今經濟社會的主流意識。

通讀這本書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分為三大塊:概論、分述、總結。概論以管理之本質入手,闡述了管理世界的角色、職位、職責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的趨向。分述也就是本書的主體部分,而這部分內容又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以西爾斯公司的故事為實例,為我們說明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以及企業的目標、成果與生產的原則等等。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車的故事為例,闡述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時也呈現了組織精神(即企業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動分析、決策分析與關係分析入手,闡述了企業建立組織結構的要求、選擇原則,分析了幾種不同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

第四部分以其「績效為核心的整體觀」,主張僱傭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以IBM的故事為例,描述了創新的實踐價值,使員工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創造顛峰績效的組織。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決策及未來的管理者是什麼,尤其一再主張「責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後一部分是本書的結束語,他主要強調的是企業管理者的社會責任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充分認識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有責任感,敢於擔當,對顧客高度負責的企業更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得到顧客的認可,因此也能活的長久。

企業是什麼?是盈利能力?還是利潤最大化?盈利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利潤是對企業活動的檢驗。企業的主要職能一是行銷,創造顧客;二是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裡尋找。要滿足客戶的要求,簡單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只有依靠企業的創新。如何實現創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員工主動性的發揮。管理不是一件由許多體力勞動者從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像力和受過教育的人員進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們習慣上將管理者和員工看成根據指示行事、沒有責任、不作出決策的人,這只能消除企業的精神和創新。如何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不是知識,而只能是業績和成就。那種試圖向管理人員頒發許可證,沒有專門學歷的人員不能從事管理工作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或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依據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於管理者授權,而是來自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標準在於時間。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因為管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越是高層管理者越是應該集中與組織長遠目標。管理者必須在多種目標、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

管理企業的過程就是將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而管理企業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德魯克幫助我們充分的認識到個人和組織的關係,那就是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為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願接受改變,而員工對組織的要求一般較為弱勢。德魯克卻有著非常精闢的總結,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義,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績的關注。而公司部門在關注企業的目標過程中,在員工對企業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兩者在辯證統一中發展,缺失了其中的一個部分,企業管理就會面臨困難,所以二者缺一不可,這有這樣,企業才會更好的發展,才會創造出更大的自身利益。

《管理的實踐》這本書更突出了「人」,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精神的光輝,同樣也非常注重企業文化。企業文化這個詞也是來自於德魯克理論中。一個好的企業文化能喚醒企業員工內在的激情與奉獻精神。一個好的組織精神應該強調個人的優點,強調他在這個組織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應該讓員工取長補短,以此來協調組織內成員。好的企業文化必須讓個人的長處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肯定和獎勵卓越的表現,讓個人的卓越表現對組織其他成員產生建設性的貢獻和引導作用。企業文化的目的,不在於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在於凝聚共同的願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組織具有高績效,且通過良好的工作績效給員工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一點企業文化中一定要有創新精神,這樣企業文化才是一個企業的活力所在,企業才能不斷創新,創造社會財富。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該感謝這個人,因為他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來理清我們社會中人的角色和組織機構的角色,我認為彼得。德魯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這一點。」這是通用電氣前執行長傑克。韋爾奇對德魯克的評價。一個管理學人才都如此說我,們又何不一讀呢?一本優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這樣的著作一旦誕生,就已經獨立於作者、獨立於時代,屬於每個讀者自己。這樣的書是永恆的、跨越時空的。我想,「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的彼得·德魯克先生的《管理的實踐》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