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一)

重視貢獻者必是為成果負責之人,不管職位高低,他仍屬於"高層管理者"。

閱讀此書,便能窺探出管理學之精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身體力行,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別人從來就沒有被真正的驗證過,但管理者卻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實際上,在工作中讓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們的同事和下屬,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就比如你要教導孩子不要在外面搗蛋,若自身都沒有做出好的榜樣,沒有自身約束力,孩子會聽從大人的話嗎同樣,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會給其他人樹立錯誤的榜樣。

何謂管理者:在一個組織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崗位和知識,對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麼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

書中,一直重複兩點:1.管理者的工作應該是卓有成效的;2.卓有成效是可以學到的。也就是說,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情。

實踐證明,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學會的。只要我們中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卓有成效,平凡者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記錄好時間使用情況。這是件枯糙的工作,卻不是一件無用的工作,假如持之以恆嗎,雖不敢說立竿見影,收穫卻也會很大。每天做好記錄好時間使用情況,如同記流水帳,然後便去分析流水帳,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現象,決定哪些問題是重要的應該優先處理,之後才處理那些次要的問題。通過這樣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好時間這個最為珍貴的緊缺的資源。

優秀的管理者能使下屬也變的優秀,能夠充分激發別人的長處。同時,這也是管理者在行為上必須具備的根本態度。這樣的要求,就是對管理者本人及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其自身價值的體現。

另外,管理者的重心在於合理的行動。書中談到五要素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是經常性的,還是突發性的,用制定規範解決,還是根據實際情況個案處理。

2要確定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條件,哪些是原則性,哪些可以隨機應變。

3仔細思考解決方案。那些條件必須堅持立場,那些可以讓步,程度如何。

4決策方案配合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5執行中的重視反饋,來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訓練顯得更為有效。首先得要有知識和技能。管理過程中,必須養成許多新的習慣,改掉過去一些不良的習慣。

有效自我管理的過程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在自我提高的過程的同時整個企業隨著慢慢成長成熟起來。所以有效的管理,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整個組織的績效水平全面提高之處。優秀的管理者更能使企業有凝聚力,戰鬥力,充分發揮管理者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幫助企業抓住機會並獲得成功。通過強調貢獻,使自身的價值轉化組織成果。

在日常工作中,做事的風格及態度往往決定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態度決定高度,並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即使沒有所謂的職權,自己能用積極的態度像管理者一樣的工作和思考,一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內將工作效率發揮到極致,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那你便是成功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二)

這學期利用學習之餘時間再次拜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又一次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此書作者彼得·德魯克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管理學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對象。此書是彼得·德魯克40多年前寫的一本著作,但是書中的思想和觀點,現在讀起來也仍然讓人感到那麼實際有效,感覺對自己的學習甚至是整個的人生規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本發表於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經典作品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真實而適用,極富洞察力而且文筆自然。管理大師德魯克在書中重點闡述了如何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並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等等。在書中,德魯克把「管理」的適用性擴展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類型從企業、商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決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隊伍被擴大了。德魯克從來不將「管理者」等同於「經理」,他認為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無論其是否有下屬,無論其職位高低,只要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管理者陣營的擴大有利於專業人員、知識工作者等生產力的釋放與激發,實質性地推動組織專業能力的根本性提升,使「管理」成為一項應該被廣泛掌握的能力。

進一步講,德魯克先生認為管理者是必須在工作中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知識工作者,由於知識工作者的工作難以監督,因而組織效率將取決於組織成員是否能夠對自身進行有效的管理。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書中隨後提出,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組織中知識工作者的數量日益增多,並且更重要的是知識工作者們的成果通常要結合起來才能夠產生效益,因此管理者的作用和以前相比要重要得多。以上的種種理由,說明管理者必須力求有效!

德魯克先生還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正是因為有了訓練,他們工作起來才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實踐的綜合,而且必須靠學習獲得。接下來他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在思想上養成的五個習慣,分別是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善於發揮人之所長、做到要事優先及善於做有效的決策。這五個習慣是此書的精髓部分,全書也是圍繞這五點來展開說明的。

德魯克先生教了我們卓有成效的五招,這五招看似簡單,但是要學好、學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地基礎上,充分理解這五點的內涵,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分別對這五點談談我的讀後感想。

第一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讀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後,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平時大多數普通人浪費了大量的自認為沒有浪費的時間。我深刻認識到,時間正是像德魯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資源。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於工作的時間更為有限,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於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

正如德魯克先生教給我們的那樣,首先要診斷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麼使用的,然後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歷親為的。然後是要統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並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德魯克先生的這句話直接道出了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才能看到組織的整體績效,也才能更加重視外部世界,才能使我們卓有成效,因為只有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有的管理者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工作,他們工作的理想狀態是用儘自己有限的能力在為組織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注重對外界貢獻的管理者的工作卻不一樣,他們以整個組織為基點,放眼於外部世界,工作的同時更是為了挖掘組織工作中尚未發揮的潛力。相對比較來看,重視貢獻的管理者能夠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因為他們重視貢獻使自己擁有更高的視野,使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貢獻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只有期望為組織做出貢獻的人才會主動去思索「我能貢獻什麼」,才能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第三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於使人發揮其長處。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來共同完成任務」。可見,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須充分發揮人的長處,這樣整個組織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組織里的每個人都是各有所長的,作為管理者,能夠充分了解到每個人的長處所在,並且想辦法使其長處充分地發揮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使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戰鬥力更強,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組織的突出特點正是內部成員所有長處的總和。

第四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為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即使在同一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見得真能做好,至於同時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談了。為了達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們的才能,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集中一個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德魯克先生在此重點是要告訴我們,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經說過,人的工作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時間更是極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著「要事優先」的原則,利用較長的連續性的時間優先做對組織有大的貢獻的工作。這一點和我們在哲學上學到的處理問題的一條原則很相似,即認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優先解決,因為有的時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決定最後的結果。凡事都有個先後的順序,但是如何決定事情的優先是件很複雜的事情,好在德魯克先生幫助我們總結得出了幾條確定優先次序的重要原則即:重視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魯克告訴我們的「要事優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則,對於年輕的管理者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決定優先事情的原則,而且還教育我們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對的事情。

第五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一項有效的決策常常在多種不同且互相衝突的見解中產生,它決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這也是做出有效決策的基礎,只有這樣的決策才是成熟的且經得起推敲的決策。這點啟迪了我們,在做決策時要容得下異己意見的存在。德魯克先生通過研究發現,有效的決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們在做出決策之前,都着眼於具有戰略性的最高層次的觀念性認識。隨後,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決策時的五大特徵,即:一是要確實了解問題地實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二是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邊界件;三是要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什麼條件,然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和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被接受;四是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五是在執行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接下來德魯克先生對這五大特徵分別進行了詳細說明。

這五大決策特徵及其詳細說明讓我對有效決策的真正涵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決策的重心在於合理的行動。有效的決策有賴於一定的步驟,但是更有賴於決策者的分析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即決策者能夠根據外界環境變化來制訂出最適合於目前狀況的有效決策。

總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告訴我,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首先是自己的管理者。將自己有效管理起來,然能進一步去影響、指導他人。管理者在內心上和實際工作中的有效性訓練很重要,要有一種傾向性的意識去自我提高,發展自己的有效性,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三)

彼得。德魯克教授是當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學宗師,所著《管理的實踐》、《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責任、務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為眾多管理者的案頭必備叢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於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獲得了一致好評,成為領導學領域的奠基之著。這本書,仿如良師益友,雖然面對的是相同的事實,卻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大多數人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頓開之感。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本書中,我看不到任何的學究之氣,德魯克先生寫的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由此我們也能看到德魯克先生畢生都堅持的對管理的態度:管理歸根結底是一種實踐。只有通過實踐管理產生了成果,才是有意義的管理,而如果僅僅擁有管理知識,紙上談兵,是沒有太多用處的。

那麼,什麼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魯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徵:第一、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二、作為一名管理者要擅於發揮人的長處。第三、在管理中有效地管理者必須善於做出決策,做出有效決策。

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可以簡單的歸位四個字:要事第一。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則反倒一事無成。成大事者均精力充沛,動力十足,正是因為他們總是努力達成自我目標或要求。沒有清晰的目標意識,就不可能有效組織和管理輕重緩急。道理很清楚,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每個人都能做好。我們在說要事第一,首先我們有時不知道什麼是要事,其次,我們知道什麼是我們的要事,但我們做不到要事第一。第一個問題可以通過不斷與周圍人的溝通,找準自己的目標,但是實際操作是有一定難度的。正確的工作方法應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行事的優先次序。對實現目標越有貢獻的事越是重要,它們越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愈不重要,它們愈應延後處理。簡單地說,就是根據「我現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標」這一原則來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老子提出了「無為而無不為」的目標制定原則。「無為」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順應自然,即所定目標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二是學會放棄,要有選擇性而為之。做重要的事,而不是急事。這正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的重要管理理念。

用人所長:管理本身是一項高情商的活動,管理實質就是人員的管理,所謂人無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點,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組織目標,只抓住缺點和短處的管理者是無法集眾人之力完成任務的。所以本書中提到識人用人兩個重要的內容。一個管理者要卓有成效必須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賢。漢高祖說過,「夫運等策乾惟幄之中,決勝乾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故吾所以有天下。」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標,只有真正的知人善任才能夠真正提高組織的績效。本書提到要用人所長,並且可以容忍優秀人才的一些小毛病或個性。但我們不應該因人設事,否則企業或組織容易陷入到派系鬥爭中。再有,書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在用人中培養人的重要性,管理者必須要有敏銳的眼光去發現成員的優秀品質和優勢,有目的或有針對性的去培養人。最後,發揮人的長處包括了管理者自己,管理者自己也要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充分的認識,通過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斷的提升自我的績效。

有效決策: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決策,管理者的決策不是就事論事的解決例常問題,德魯克先生通過研究發現做重大決策的人發現,他們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們解決問題,都着眼於最高層次的觀念性認識。比如公司資金不足,他不會馬上想到發行最容易售出的債券,如果他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有賴資金市場的協助,他會創造一類新的投資人,設計出一種也許目前根本還不存在於大眾資本市場的新證券(以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門主管都非常幹練,但是都處於各自為政狀態,有效的決策者也不會馬上想到殺雞儆猴,而會從更根本的立場上建立一種大組織的觀念(以通用公司的總裁斯隆先生為代表)。

有效的決策者,第一步總是先從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質,找出真正的問題,不會只滿足於解決表面現象的問題,更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20世紀初,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在任職的20年時間中,做出若干項重大決策,提出了「為社會提供服務是公司的根本目標」、建立了貝爾研究所、發行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普通股,使貝爾公司成為首屈一指的民營通信企業。有效的決策往往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臨時性需要,而是出於戰略性思考。

「要事優先、善用人才、有效決策」此三項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問題中,無不關係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見解源於事件、學習和修煉,不能簡單獲得,如同禪宗里的一句話:「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只有不斷的提高認知、提高修為才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