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一)

有一次在網上購物時,無意中發現,《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一書,漂亮的封面將我吸引,我就買下了。當我拿起翻看,作者首先通過對近年來我國經濟成長狀況的分析,從長遠效益和世界發展的巨觀角度,另闢蹊徑解讀「中國國情」這一焦點,提出要教育全球化、人才國際化。本書大量引用現代西方先進教育理論和經驗,通過對中國教育現狀的反思以及對取自現實生活的實例分析,重點論述了父母拉所關心的「興趣班」、兒童社會交往和師生關係等方面的話題。倡導父母們摒棄跟風時尚、急功近利的心態,針對個體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審慎的思考,堅持學習現代科學教育理念,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使父母的心靈與孩子一起成長。我想最需要做的應該是與子女溝通與交流。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的興趣與愛好嗎?你知道他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嗎?父母們也許會說,現在的社會競爭太激烈,自己這樣做是為了給孩子的將來。可是,讓孩子這麼小就承受如此壓力,他根本無法健康的成長。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權利,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如果只有一個標準,只有一個模式,那太單調,太乏味了。還不如從關心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孩子的才藝培養也是如此,有的孩子才一點點大,手指還很嬌嫩,甚至手指關節和肌肉還沒完全發育好就被送去學鋼琴。家長根本不考慮孩子合不合適,喜不喜歡。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愛鋼琴,喜愛音樂。有時候這樣做不是培養了孩子而是耽誤了孩子。父母要孩子學才藝,應當充分了解這項學習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愛好。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說:"欲讓孩子成才,最好的方法是根據他的性格、愛好和某個專業所必需的客觀條件,因材施教。而愛好,則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覺得做父母的應該了解不管讓孩子學什麼,目的都不是要培養天才,而是要提高孩子的素質。而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體味到更多的人生,更多的快樂。

讀這本書的過程是個不斷思考的過程,需要慢慢讀,細細品。從中得到一個心得:父母需要與孩子平等,並不要用自己以往固有的觀念來要求和看待孩子,要能蹲下來與孩子眼睛平視,耐心去聽聽孩子的心聲,從心裡上要與孩子感覺是平等的,不是居高臨下的。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了解孩子的世界。我感覺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不斷挑戰父母的智慧和耐心的過程,做父母的首先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至少在自己的家庭儘可能引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來與孩子相處。

這本書給我的感想特別深,也懂得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識。一個搞教育行業的我,從中學習了很多。凡是有新的育兒觀念的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二)

孩子的成長腳步不會因為父母沒有準備好,或者因為父母太忙碌,就會把自己的成長腳步放慢的!只有家長自己快速的承擔起家長的責任,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才不會錯過孩子的成長中的每一種感動,更不會因為孩子沒能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和高質量的愛而缺乏安全感!翻看一下柔柔以前的照片,覺得柔柔的變化是那麼明顯的,可是生活中天天看到她也不覺得有什麼變化的,只是一翻照片才驚覺我以為的沒有變化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吧,也可能覺得孩子那麼小,就是我上班忙些,應該也沒什麼的吧,她那麼小反正會依戀我的,也許就是一些潛意識裡就認為,孩子反正離了我們不行的,反正自己還可以掌握她的吧!

看著柔柔一點點大了,自己走來走去,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合她意願的事情,會那麼強烈的反抗,會自己吃東西,自己穿鞋子(儘管有些鞋子自己穿不上,但是並不是上來就求救,而是你根本不知道她已經做出選擇了,要出去了,而是就看到她自己穿鞋子去了),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不喜歡的會合上不讓你看了,會拿一本她想看的放你手上,知道我每天晚上要離開她,不願意也會選擇承受了,並不哭鬧,會同我擺擺手,這一切一切突然讓我覺得孩子的成長太快了,那個襁褓中的小嬰孩已經長大了,並不是事事都需要我,依賴我了,甚至你放開手他自己也會自娛自樂的,也會找吃的,突然發現自己成長的腳步沒有孩子成長的腳步快!

柔柔今天自己在喝杯酸,撕開之後柔柔會伸出小舌頭把膜上的優酪乳一點點的吃乾淨,還每吃一下,咂摸一下嘴,等吃乾淨了,就用小勺子,自己吃,很投入,發現她用勺子已經很嫻熟了,我很高興,我就讓她坐在我腿上我就靜靜的深情的看著她,注視著她,柔柔感受到我充滿愛意的關注,就舀了一勺餵我吃,還奶聲奶氣的叫媽媽,並且聲音里也都是柔情蜜意,我真希望時間就此定格,希望這一刻地久天長!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讀後感(三)

最近讀了一本書,小巫老師的《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選擇這本書來豐富自己是因為自己既是媽媽又是老師。從哪特方面講這本書都是很值得去讀的。這本書延續了小巫的一貫風格——透徹的分析、嚴密的論證、大量的引用和深厚的心理學背景。

有一段文字我頗喜歡:兒童從父母那裡最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認可和接納。他們在青春期前最重要的心理活動,是建立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父母無條件的愛、認可和接納,賦予孩子足夠的內心力量,讓他無條件的愛自己、認可自己、接納自己,建立真面的、積極的自我評價,獲得堅實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在長大後,坦然地面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處,坦然地接受環境與自己的差異,並且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與「社會」這個龐大的概念和平相處。

當兒童天性與所處的環境產生矛盾的時候,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舉足輕重。

如果父母接納、支持、鼓勵孩子,告訴孩子「我們相信你是優秀的,我們相信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永遠愛你。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目前的問題。」孩子就不會否認自我、壓抑自我,他依然快樂地接受自己,自由的發展自己,健康地成長。同時他也知道,自己不是無能的,不必被動地任人宰割,只要積極地想辦法,就能擺脫困境。()將來他遇到困難和阻礙,也會對自己負責,一方面平靜地看待自己和環境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主動著手改變現狀,而不是盲目怨天尤人。

如果父母不接納孩子,而是站在「社會」這一方,批評、指責、糾正孩子。對孩子說。「人家都那麼好,怎麼就你不行?你怎麼這麼差勁?你讓我們丟臉!你給我們找痲煩!」並且強迫孩子去「適應」環境,孩子就會覺得「這都是我的錯,我是一個壞孩子,我不值得生存!」強行的壓制和修理,會讓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棄;也會讓他們積存憤怒和怨恨,導致他們將來仇視社會,做出更加叛逆的舉動。由於父母強迫他們壓抑自己的天性、放棄個性、順從環境、變得跟其他人一樣,將來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要麼認為「這都是我的錯」要麼認為「這都是別人的錯」,要麼懷才不遇、憤憤不平,要麼感覺無能為力,不能對自己負責。

這本書給我的收穫是,在大人可以控制的範圍里,給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讓她的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做父母是這樣,做老師也要盡力而為才是!

我想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就是長大以後擁有的一筆最好的財富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