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規矩和愛》讀後感

《規矩和愛》讀後感(一)

在老師的建議之下我們家長讀了《規矩和愛》這本書「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這本書強調了愛不是無邊無拘的,規矩也不是對孩子強制的沒有愛的教條。

孩子小的時候,也讀過類似《父母必讀》的有關的書,可都是比較膚淺的,那時候也沒接受過心理學的知識,只是泛泛的說教,不是能夠用心愛護理解孩子的心境。過分的嚴格教育會壓抑孩子內心的快樂。我對孩子的總是說:不成材的成人,做人要誠實、為人要善良、做事要踏實、不好高騖遠、要虛心好學等等,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先學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學做父母應該先於教育孩子,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當寵物,高興的時候喜歡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把自己的情緒毫無保留的發洩給孩子,自己有的時候就這樣,工作中的不快也傳給孩子,有時孩子會察言觀色看著媽媽的臉色行事,無意識的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沒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個父母都需要學習和成長,要有學習的意識和願意重新成長的謙卑態度,父母的自我成長和改變在現實中往往非常艱難,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共同進步。

我常常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點閃失和痛苦,當孩子頭疼感冒生病的時候,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轉到自己身上,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個性,叛逆你的思維和你給予的教育時,你的愛又轉化成恨,恨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甚至狠狠的對孩子說「你是不是想看到我死?」看了這本書才發現我們要理性的來學習和判斷,我們若不通過學習和反思建立起理性面對孩子,那這種本能的愛也可以成為溺愛的洪水而泛濫成災。

父母這個崗位無人代替「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藝術,他可以讓你收穫人生至樂,也可以讓你收穫人生至痛」現在,很多家長沒有把教育子女當成人生的至要了,都不願意靜心謙卑地來閱讀品味那字裡行間的愛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應試教育的需要,賦予孩子過多滿足自己心裡期望值的虛榮,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龍成飛的材料,有時候以自己的工作為重要,忽視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孩子有爺爺接送給吃好喝好,但父母的愛是別人帶替不了,父母這個崗位是無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連線是獨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戀是一切社會學習的基礎,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一輩子最重要的老師。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親,不代表你就有教育上的養育能力。我大多就是照顧孩子生活起居,從生下來的飲食開始到上學後家長幫孩子背書包,大多數家長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學習,不打架不鬧事就行。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其實孩子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和我們做父母的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就要學習,己不欲,勿施於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為人父母要謙卑,敬畏和謙卑是智慧的開端,學做父母也要有謙卑的態度,雖然我們許多家長有很多社會這些方面的知識,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門很難學的學科,作為現代社會的父母,所要學習的育兒知識,這些新的科學知識既有要我們有更加好學的態度,也為我們學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實際指導。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學習還離不開謙卑的態度。

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計,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發出的,我們教育孩子的果效豈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你內心對規矩和愛的態度。你內心是否有愛,是否尊重規矩,要比你對孩子用怎樣的方法和提什麼要求重要得多。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是不行的,這種只想用計,不想用心的功利態度,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讀了這本書受益匪淺,學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識,雖然做了好多年的母親,也沒有學好教育子女的這一重要學科。現在學學,雖然不是學有所用,但亡羊補牢為時也不晚。

《規矩和愛》讀後感(二)

花了整整兩個晚上的時間,讀了孩子老師推薦的這本書,不生噓唏。一邊慶幸自己還是有很多觀念相似,一邊也在懊惱曾經錯誤的一些行為,應該更早閱讀到這本書。

哈佛教育學家王濤博士不僅從學術角度,更從父親的親歷來告訴我們,愛與規矩並不矛盾,更不對立,融合愛融合規矩,尋找平衡,樹立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文中開篇就提出一個觀點: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換句我們熟悉的話說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直接潛移默化改變著孩子。這讓我想起大兒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從沒有做父母的經驗,一直認為生活是家庭負責,學習應該是學校負責,把孩子送到學校,放學送到托學班就完了。最後的記過就是孩子完全成了學校里的頭疼人物,不是惡作劇就是打架,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從這點看,確實,父母不是一種稱謂,而是一種責任,需要去學習、去領悟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非常慶幸的是,我們很快意識到問題,及時進行了修正,並偶然的契合和王濤博士的「不占有原則」、「情商先於智商原則」、「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原則」。

在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大多數時候以我的價值觀和認識在踐行這教育的方法,雖不知道對錯,但從孩子的現在的基本性格來看,還能聊以自慰。總結起來也就如下兩條:

和孩子做朋友,更多的了解他們的內心情感需求,而非僅僅停留於物質的滿足。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孩子一起生活,吃飯、睡覺、聊天、玩樂等等,讓孩子能感受到愛,同時也體會到他可以和你交流,因為我更願意和他平等交流,而非濫用父親的權威。時至今日,我和孩子們之間仍然能坐下來聊上半天,這也許就是王老師說的愛吧。

樹立合理的規矩。記得大兒子剛轉學到合肥的時候,只有我們爺倆過來,我和他一起探討了規矩的重要性,並引導他,幫助他一起制定了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和一周的時間安排。因為是一起制定的規矩,並在過程中被我和孩子媽媽嚴格的要求執行,至今,這一時間表讓然是孩子們的生活指導,甚至慢慢內化到孩子的習慣當中。規矩和愛,從來就不衝突。

在成人的世界,自由和節制並不矛盾,追求自由需要對自身的節制,節制也並不妨礙自由。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在鼓勵天性的同時要求自我約束也是可以平衡的。知易行難,很多道理到落實的時候總有諸多困難,誰也不能保證一定得以全部貫徹。同時,孩子作為一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有其獨立的性格和靈魂,並不是同樣的教育方法就能得到同樣的結果,一切都會有變數,作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審視自身,不斷修正教育方式,且行且進步!

感謝孩子給我們的幸福感!

《規矩和愛》讀後感(三)

《規矩與愛》這本書看了一個多月終於看完了。()眾所周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多地成為了家庭金字塔頂端的小珍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如這句老古話般。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寵愛和呵護讓原本的小天使們或許化身成為了小霸王。針對如此的教育現狀,其實很是值得用長遠眼光看問題的,家長們觸目驚心到想要及早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作家王濤推出的《規矩和愛》一書,儘管只是文字的述說,但是我們卻可以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習並給孩子設定愛的規矩。

在全書後半部分中,我們可以讀到更多細節方面的規矩要求。這裡的規矩是為孩子設定的規矩;這裡的規矩是真正帶著愛的溫情;這裡的規矩是目標明確的教育方式;這裡的規矩是時刻培養孩子茁壯成長的衡量準則。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美好的未來。他們理應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呵護。而方法何在呢?《規矩和愛》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提示,讓有愛的「規矩」時刻伴隨他們的成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