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行走中的玫瑰讀後感

行走中的玫瑰讀後感(一)

近幾天一直都在看這本書,看後有很大的感受。這個女子的經歷也是不一般的。巴格達戰爭中第一個採訪到逃出者的記者。真的很了不起,她的書寫的很生活話,字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她的關於愛情,愛情應該是讓人變得美麗生動,變的充滿靈感的東西。而美滿的婚姻,兩個人應該不單單是情人,更應該是心靈的知己。

她相信愛情應該是平等的,在愛情面前並沒有高和低的分別。我所了解的愛情都是源於電視上看到的,最喜歡韓劇中悽美的愛情。讓人千迴百轉,牽腸掛肚,淚流滿面。愛情究竟是什麼,我還沒有親身體驗過,有朋友說大學裡不找個男朋友,騙我的吧,真是白經過大學生活了。我卻回答說:刻意的尋找,反而什麼都找不到,我想我的愛情就在某個地方等待著我,只是我還沒有到達,他還沒有出現。

行走中的玫瑰讀後感(二)

因為寫論文要用的那本理論書北校區的都借出去了,只得長途跋涉去南校區借。在公車上的那一個多小時把閭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看完了。以前對她的印象是一個勇敢的戰地女記者,其他都不怎麼了解。在圖書館偶然瞥見,隨手一翻發現寫得挺淺顯易懂的就借了回來。

題外話:現在每逢看到安妮寶貝體或郭敬明體就有點厭惡,總覺得有種裝腔作勢的感覺,不好好說話。有時候耐著性子看完還是沒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就很鬱悶了,好像是遇到了蹩腳的譯文,好想狠批狂改一番。越是大師寫的東西,越好懂。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幾本散文集,劉文炳的《為了莎士比亞》,寫得通俗易懂,但是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話,一個本子收了好幾篇文章,看了前兩篇後面的就不用看了。吳興文的詩文集,果然是學者,學術味十足,還是比較喜歡他的譯作。卞之琳的話,文章里不知怎麼地帶著文革時代的文氣,文章不及他的詩作好。最賞心悅目的就是王佐良了,真是寫散文的好手。

看她幹練的摸樣,以為她為人一定很嚴肅正經,結果發現她和我們一樣,也聽孫燕姿,也是愛情至上,也會為了茶餘飯後有談資看看八卦新聞。讓她與眾不同的是她的視野,她的較真勁兒,她的勤奮和她的豁達。書中好幾句話,我都覺得是專門給我開的偏方。她在第69頁寫道:「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有些人更是老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覺得只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就能夠證明給大家看。但是其實事情不是這樣簡單,有時候真的要經常地反省一下,當機會出現的時候,為什麼總是輪到別人而不是自己,自己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提高。」上回口譯比賽時,當得知沒進最後一輪,我第一個反應是難以置信:信息沒我全的選手都進了。第二個反應是開始質疑評審的評判標準。卻一直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問題,一味地揪著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不放,不反省自己薄弱的環節。那時候還不甘心,真想拽著老師說,「再來一次,我要證明給你們看」。就像閭丘露薇在書中所寫的那樣,有時候機會來了不一定是好事,關鍵要看你準備好了沒有。我還半斤八兩就老想著得到別人的認可,現在回想覺得那時的自己實在是太可笑了,不禁為自己感到羞愧。

她還在148頁寫道:「大學四年,書反而沒有中學看得多了,時間花在了聽各種各樣的講座上。那時候來大學做演講,從來沒有受到過明星般的待遇,遇到的都是台下那種挑戰的神情。講座的種類很多,藝術,哲學,還有企業管理,我都會去聽,我覺得,聽那些比自己聰明和有經驗的人講話,真的要好過看一本其實怎麼也看不懂的書。」以後我會堅持每周六都去聽公眾講壇,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還要多讀書,這樣對事物的看法才不會只停留在表面。

行走中的玫瑰讀後感(三)

這個周末原本是計畫一個人去電影院看《泰囧》,但12月份的持續加班和極度的用腦思考,讓我覺得在這麼冷的冰雪天氣,窩在家裡看書會是比外出看電影一種更不錯的選擇。看著書架上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書,我決定還是選擇一種不需要用大腦去思考述事型的書來消磨時間,閭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成為了我的首選。我喜歡看人物傳記,特別是人物親自寫的傳記,因為會比別人的寫少一些杜撰,多一些真實。人物傳記可以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優秀名人的成名之路都是從普通的工作做起,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達到夢想。我們不僅要關注這些名人的成功,更要關注他們是怎麼成功的。因為每個人的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我們能學習他們優良品質,生活態度,職業素養。

書的封面上是一個剪著簡潔短髮,穿得很休閒隨意,雖然不漂亮,但光彩照人,能一下子吸引住你的女人,就是閭丘露薇本人。鳳凰衛視著名記者,因在伊拉克戰爭時作為巴格達地區進行現場報導的唯一一位華人女記者,而被譽為「戰地玫瑰」。

看了傳記之後我對閭丘露薇成名做了以下幾點的總結:首先肯定是她的職業技能非常優秀,出色的完成了本職的工作而得到大家的肯定。其次是她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時刻準備著。不會因為自己沒有漂亮的外表而否定自己成為一個站在鏡頭前的記者,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個女人,而放棄去巴格達戰爭做現場報導想法。而是做好一切的準備,為自己爭取到了這個機會,並且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從而為大家所關注所喜愛。當然,所有的這些前提的前提,她是一個有著優秀品質的人,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自信。

書的一開始就帶著我思考兩個問題: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要一種怎樣的生活?

如果在過去問我這個問題,我真的沒有辦法給出肯定的回覆,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以前也沒有去思考過這個問題,人生在按部就班的過著,走到哪就是哪。還有一點就是不夠自信吧,不相信自己能獲得自己渴望的那種生活,不自信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沒有真正去為之努力過。但是,在經過了這麼多的事情,也經過很多的嘗試,很多的失敗,我漸漸也知道了自己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就像書中說的,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按照當時的環境,以及自身的情況來做選擇。人是需要在不斷嘗試之後,才清楚地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以及到底要什麼。

閭丘露薇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雖然是名校畢業,但剛畢業的時候也並沒有獲得一份與專業相關,或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做過推銷前台行政之類現在的大學覺得不體面的工作。從上海到深圳,再從深圳到香港,換過六七份的工作,直到鳳凰衛視成為一名記者。她也是在不斷的尋覓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剛畢業的那些年,她肯定也不能料想到現在的她。雖然她的夢想是做一名記者,但環境所迫,生存下來才有機會成就夢想。我也特別不贊成有些人因為一時的夢想沒達到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很多的時候,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一些事情就是做不到,那是因為機緣還沒有到,不代表未來沒有機會。

從高中開始接觸計算機,我一直從內心深處排斥它,因為不斷有人告訴我,計算機不適合女孩子,以後會找不到工作的。我已經選擇了這個專業,我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它,但我很肯定的告訴我自己,我一定不會從事技術的工作。大學畢業那年,從長沙到溫州,從溫州到廣州,從廣州再回長沙,我都確確實實沒有從事技術的工作。()當過培訓老師,做過外貿,做過行政,還曾經飽滿激情的做過銷售。但是兜兜轉轉來到北京,我最終還是做了技術,而且我發現自己竟然對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現在再也不敢輕易地給自己下定論我不合適什麼,也許只有當我老去的那一刻我能才肯定的說,我不適合。

相信緣分,有一個好處,不會那樣地執著,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因為懂得,一個人不能夠控制許多事情,甚至自己未來到底會在哪個城市生活,其實也未必在自己的掌控之內。計畫趕不上變化,隨遇而安並不意味著消極,而是一種鎮定和淡定。

對自己的動搖緣自對自己的不自信,但自信不是生來就有,一個人建立自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真正皓齒就是刻意去創造的,這是需要時間,需要經歷,需要磨鍊,需要體驗自然而然得到的東西。有了足夠的積累,人會變得自信起來,真正的自信不是表現給別人看的,而是無意中散發出來的。儘管現在在工作的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多人跟我說女孩子不適合做技術,但是我不會再動搖,或許我現在的能力還不夠去證明什麼,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會有明朗的一天,得到大家的認可。

有時候特別羨慕一些人,但我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會褪去無知和羞怯,和她們一樣自信滿滿的在那裡談笑風生。當年的她們也一定拘謹忐忑過,只不過因為經歷得多了,習慣了,所以已經可以應付自如了。其實,誰都有一個過程,只不過是儘早和長短而已。一個人的自信並不是表現在什麼都懂,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自己不懂的東西了。一個人懂的東西越少,看到的東西越少,往往容易自我膨脹。反而看的多了,懂的東西多的人,更加謙虛。他們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定位,更加願意去學習和接受新的東西,讓自己保持進步,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信心。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化的年代。因為我們的機會多了,可以選擇的餘地也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如何應對和適應變化的出現。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會嫌太晚,而且自己主動要求學習,才會產生對自己有幫助的效果,這樣的效果不在於是否拿到一個文憑或者學位,而在於能不能幫助自己在工作,做人這些問題上獲得進步。其實,學習,應該是一個相當享受的過程,而享受的前提,就是自己要有期待。一個懂得思考,如何學習的人,自然有能力和世界相處,自然會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