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後感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後感(一)

最近,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看朱小蔓的《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這是項目組活動時推薦閱讀的書籍。其實,要閱讀專業書籍,很多人是看不進的,一來覺得枯燥,二來沒有樂趣。而此次我能如此靜心去閱讀,則是因為在讀序時,被作者朱小蔓的經歷所吸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期結束前教育局的視頻會議,使我覺得作為教師,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學校要求每個老師根據視頻會議的精神進行師德感悟的撰寫,而對於我來說,重不在於反思,而是更高層次的提升。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寫作是用八小時坐班之後的工余時間;她做了三十幾年的行政,卻不在乎“官位”,更不善於“權術”,保持著教師、學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長期在師範大學工作,率先辦起我國第一個本科小教專業,對教師教育、尤其是國小教師教育比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讀博士生前從教二十多年,對教育研究有著很寶貴的現場經驗感受。我喜歡她的勤奮、她的執著追求、她的善於將生命經歷轉化為新知學習、轉化為學術靈感與想像力的悟性、活力與自覺。更吸引我的是,她骨子裡喜歡教書、喜歡學術、喜歡誠實地生活。借用她的話來說:“我相信,自己的研究雖然淺薄,但皆由現實關懷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說尚能秉持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並且有著生命熱情、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點‘我寫我心、抒心寫真’的味道。”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文字是貼近生活、貼近教育實際的,讀來也沒覺得生硬和拗口。

對於這本60萬字的著作,我沒有本事一口氣讀下來,但對於其中有關德育的理論,還是給予我很多的啟示。我不是學校領導,有些對於學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論我選用跳躍的方式閱讀。而對於德育與價值觀中“教育的重量與承載”,溫總理的那句“只要孩子在,教育在繼續,我們的民族就有希望”更給予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一句警醒,更感受到肩上所承載的分量之沉重。

對於目前學校道德教育的解讀,讓我了解到目前的教育現狀是因為長期以來教育管理體制上的分割和“五育”的劃分,導致道德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錯位。書中德羅布尼斯基的觀點:道德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現象,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浸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道德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藉助於各種複雜的滲透方式完成,由此產生的影響將變成人的內在穩定的心性品質。這不就是“全員德育”的理論基礎嗎?

過去的觀點認為,成人比孩子、老師比學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而書中所述的研究表明,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中都具有一些較成人更為可貴的道德品質,提倡“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這一理念,不正是我們現在越來越覺得孩子不容小覷的理論支撐嗎?

在可能的道德教育資源極其表達方式列舉中,我發現自己從教的數學學科,從學科內容上,有公理、公式、原理、計算、數學家和發現;可用的學科方法:推理、演繹、歸納、計算;而蘊含的道德價值“嚴謹、理性、堅韌、審美”更讓我茅塞頓開。原來這些就是屬於數學學科的道德教育範疇,並不是原來我們狹隘的認為,一提到德育滲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生硬的創設情境,死板的加入愛國主義教育!

這本書我還唯讀到上篇《道德與價值觀教育》,重在理論闡述,我的認識也還相當淺薄,相信後面的《情感發展與素質教育》、《教師人文素養與教師教育》會更貼近我們的教育教學實景,讓我從中收穫更多。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後感(二)

最近,看朱小蔓的《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一書,這是學校活動推薦閱讀的書籍。其實,要閱讀專業書籍,絕大多數的時間我是看不進去的,一來覺得枯燥,二來沒有樂趣。而此次之所有讀下去的欲望,則是因為在讀序時,被作者朱小蔓教授的經歷所吸引。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一書主要以探討教育與人的情感、道德、精神發育的關係為主題,書中,朱小蔓教授向我們闡述了她對情感與情感教育、對道德價值觀教育、對素質教育、對教師與教師教育等問題的認識。全書共分三個篇章,上篇主題集中在道德與價值觀教育,內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傳統道德教育的現代轉換、課程改革與道德價值觀教育等;中篇主題集中在情感發展與素質教育論題,內容包括人的情感發展特點、情感在個體道德形成中的價值、對素質教育評價的思考等;下篇主題集中在教師人文素養與教師教育,內容包括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情感培養、提高教師素養、創建情感師範教育等。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寫作是用八小時坐班之後的工余時間;她做了三十幾年的行政,卻不在乎“官位”,更不善於“權術”,()保持著教師、學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長期在師範大學工作,率先辦起我國第一個本科小教專業,對教師教育、尤其是國小教師教育比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讀博士生前從教二十多年,對教育研究有著很寶貴的現場經驗感受。她的勤奮、她的執著追求、她的善於將生命經歷轉化為新知學習、轉化為學術靈感與想像力。她骨子裡喜歡教書、喜歡學術、喜歡誠實地生活。借用她的話來說:“我相信,自己的研究雖然淺薄,但皆由現實關懷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說尚能秉持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並且有著生命熱情、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點‘我寫我心、抒心寫真’的味道。”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文字是貼近生活、貼近教育實際的,讀來也沒覺得生硬和拗口。

讀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識的廣博,視野的開闊,我認為,全書最大的特點在於探討德育話題時,朱教授能善於吸納不同學科的知識,如生命科學、人文學科、哲學、人類學等,使其論點充滿說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達中,沒有繁瑣的論證、艱澀的語言,使讀者讀起來曉暢明了。

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我們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愛和關注,需要老師的寬容和理解,曾記在我工作之初,面對調皮經常犯錯的孩子,我總是批評多餘寬容,呵斥多餘微笑,這些孩子看到我也總是很怕,表面上,他們在我面前,乖了許多,但實際彼此間心靈的距離卻很遙遠。工作這么久,看著一批批的孩子漸漸長大,我開始明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多變的,是多元的,是一個不斷調整不斷完善的過程,不會犯錯那就不是孩子。試想,做為母親,你可以寬容孩子每一次的錯誤,可以欣賞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那作為一名教師,則更需要用一位母親的情懷,用一位教師的責任去重視學生、欣賞學生、理解學生,我想,這將是我不斷努力的目標。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讀後感(三)

假期我選讀了《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這一朱小蔓教授的新作。朱小蔓、朱永新兩位教授通過對話所體現出的對中國教育的思考,特別是對情感缺失現狀的探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的學校德育,開始重新思考我所理解的學校德育。在對朱教授的關注中,我了解到她是研究情感教育的專家,她始終認為情感教育是輻射教育活動全程、全域的,並始終相信情感培育會及時播下道德的種子,是埋下了一個人的善根。而近幾年來,我校提出了“激揚生命”的德育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我也一直在嘗試開展體驗式德育課程的構建,因此,選取該書對我個人的德育實踐一定會帶來更多的理性思索與視野拓展。

《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一書主要以探討教育與人的情感、道德、精神發育的關係為主題,書中,朱小蔓教授向我們闡述了她對情感與情感教育、對道德價值觀教育、對素質教育、對教師與教師教育等問題的認識。全書共分三個篇章,上篇主題集中在道德與價值觀教育,內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傳統道德教育的現代轉換、課程改革與道德價值觀教育等;中篇主題集中在情感發展與素質教育論題,內容包括人的情感發展特點、情感在個體道德形成中的價值、對素質教育評價的思考等;下篇主題集中在教師人文素養與教師教育,內容包括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情感培養、提高教師素養、創建情感師範教育等。

讀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識的廣博,視野的開闊,我認為,全書最大的特點在於探討德育話題時,朱教授能善於吸納不同學科的知識,如生命科學、人文學科、哲學、人類學等,使其論點充滿說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達中,沒有繁瑣的論證、艱澀的語言,使我讀來曉暢明了。

21世紀是人的生命凸現的時代,伴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我們對教育有了更多賦予生命溫度的思考,我們開始思考:人不是產品,不可能按照機器的生產方式標準化、成批量地進行;我們開始思考:在要求孩子接受同樣文化知識的同時,不能漠視其作為獨立個體而產生的多樣性、獨特性;我們開始思考:學生生命需要的健康滿足,在他自我教育中的積極主動作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