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畢淑敏作品讀後感

畢淑敏作品讀後感(一)

友情:這棵樹上只有一個果子,叫做信任。

作者:畢淑敏

看完這篇文章,心底感覺有一大堆的東西想說,但表達不出來。畢淑敏完全說出了我的感受。我不信任友誼的天長地久,就像畢淑敏說的,“此刻我們是朋友,十年以後不一定是朋友。就算你耿耿忠心,對方也許早已淡忘。不過我也信服於她的另一段話:

”友情這棵樹上只結一個果子,叫做信任。紅蘋果只留給灌溉果樹的人品嘗。“

信用,這是我最擔負不起的費用,這就像股票,有可能滿載而歸,但也有可能傾家蕩產。如果投資一次結果是圓滿的,當然生活態度也會完全不同,我會付出更多;但如果真得跌入萬丈深淵,我可能會把”信任“埋葬,滴水不出。而吝嗇分毫信任的人在社會上時無法生存的。曾經我也想嘗試揮霍一把,但那種信任的載體卻是時間,而我至多只能維持十秒或三十秒。

或許,這也決定著,我的果樹上的果實不會透紅。

不過我的老師也曾經說過,如果我對友誼要求太高,我的果樹可能連花都不會開,所以我也滿足於手中淡淡的蘋果。

”友誼需要滋養。有的人用錢,有的人用汗,還有的人用血。友誼是很貪婪的,絕不會滿足於餐風飲露。友誼是最簡樸同時也是最奢侈的營養,需要用時間去灌溉。友誼必須述說,友誼必須傾聽,友誼必須交談的時刻雙目凝視,友誼必須傾聽的時分全神貫注。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脆弱,一句不經意的言辭,就會使大廈頃刻倒塌。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容易變質,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言,就會讓整盆牛奶變酸。“

利害關係這件事,實在是交友的大敵。我不相信有永久的利益,我更珍視患難與共的友誼。長留史冊的,不是錙銖必較的利益,而是肝膽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誠的交往,會使我們留存著對真情的敏感,會使我們的眼睛抹去雲翳,心境重新開朗。”

無論是親人或是朋友,我們都會算計自己的付出與所得,而最敏感的東西或許就是錢財。我沒有經歷過,所以還不怎么理解最後一段話。但我相信三毛曾經說過的,如果愛情無法變成柴米油鹽,那就算不得愛情。而親情或友誼,如果我們無法面對或處理錢物的交涉,友誼或親情也會變得脆弱不堪。而我相信,兩者之間最少算計的就唯獨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所以親情在我的眼裡也是最牢固的。

畢淑敏作品讀後感(二)

畢淑敏在她的散文集中說憂鬱是一隻近在咫尺的洋蔥,散發著獨特而辛辣的味道,剝開它緊密粘連的鱗片時,我們會淚流滿面。

看了《畢淑敏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讓我了解了怎么去對待憂鬱。

文章講的是,一位在聯合國工作的朋友告訴畢淑敏,她到過戰火中的難民營,抱起一個小小的孩子。她緊緊地摟著這幼小的身軀,親吻她枯燥的臉頰。朋友是一位博愛的母親,很喜愛兒童,溫暖的懷抱曾攬過無數的孩子。但這一次,她大大地驚駭了。那個嬰孩就像被火烤過的蔥管,萎弱而空虛。完全不知道貼近撫愛她的人,沒有任何歡喜的回應,只是被動地僵直地向後反張著肢體,好似一塊就要從牆上脫落的白瓷磚。

朋友很著急,找來難民營的負責人,詢問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饑寒交迫,為什麼表現得如此冷漠。那個負責人回答說,因為聯合國的經費救助,孩子的吃和穿都沒問題,也沒有病。她是一個孤兒,父母雙亡。孩子缺少的是愛,從小到大,從沒有人抱過她。因為她不知道“抱”為何物,所以不會反應。

朋友談起往事,感慨地說,不知這孩子長大之後,將如何走過人生。

沒有人回答,但一點可以預見的,她的性格中必藏著深深的憂鬱。

我們都認識憂鬱。每一個人,在一生的某個時刻,都曾和憂鬱狹路相逢。

我還小,今年才14歲,沒有經歷過什麼生離死別,在我的人生中似乎一直都是很幸福的。

我也不懂什麼是憂鬱,但在我那顆小小的心裡,也藏著一些小小的憂鬱。

我的體育一直都很不好,可能是天生有哮喘的緣故,我的體育成績也一直都是班裡倒數的,我對自己很沒有信心。一想到體育成績,就很難過,感覺自己的心在不住的往下沉。我整天唉聲嘆氣,嘆氣自己的體育怎么怎么的不好,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怎么改善,只能沉浸在憂鬱中。

就如畢淑敏所說的,憂鬱如同一隻老狗,忠實而疲倦地追著人們的腳後跟,揮之不去。

可那一次,我卻挑戰了自己,擺脫了那隻“老狗”。每次在學校里要跑800米時,我總是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逃避,就算跑了,也會半途而廢。可那次要800米測試,我再也逃不掉了。讓我去面臨困難,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踏在那朱紅色的跑道上,汗水浸濕了我白色的T恤,自己的腳仿佛有千斤重,每抬起一步都要費好大的力氣。我一次次的想放棄,但都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最後我成功了,我衝過了終點,雖然成績仍是倒數,但是那一次讓我明白了,原來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堅持下來的。努力堅持了,我自己的體育成績也是可以提高的。

從此以後,我每天早晨都會起來跑步,讓自己的體育一點點提高。我再也不唉聲嘆氣。每當憂鬱跟隨而來,()我堅持著不停步向前、向前,我知道只要我一直跑在它前面,不讓它超過我,我就能甩掉它。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體育成績會變好……

而那篇文章的結局也是出人意料的。那個孩子長大了,就如同所有人所預見的那樣,她是憂鬱的,但她卻沒有被憂鬱嚇到,她在一點點試著擺脫它,最後她成功了,她不僅擺脫了童年的陰影,還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總是去逃避那些令我們感到困難的事。面對挫折時,我們總是沉浸在憂鬱里,漸漸的,變得越來越自卑,經不起任何挫折

不要嘲笑憂鬱,憂鬱是一種面對失落的正常情緒。不要否認我們的憂鬱,憂鬱會使我們成長。不要長久地被憂鬱圍困,憂鬱會使我們萎縮。不要被憂鬱嚇倒,擺脫了憂鬱的我們,會更加柔韌且剛強。

如果憂鬱是一顆洋蔥,那么我們就去把它切開,去正視它,不要被它嚇到,淚水過後的我們會變得更堅韌,擁有更美麗的一片天空。

畢淑敏作品讀後感(三)

畢淑敏,一提起她的名字,應該在大人中是人人皆知吧。可是,對於我來說,這個名字卻非常陌生,直到一個月前。當時,班主任李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並推薦了她的幾本著作,希望我們買來閱讀,例如:《我很重要》、《人生真實》、《兒子的創意》等。就這樣,我有幸結識了畢淑敏阿姨。那個周末,爸爸帶我去書城買了畢淑敏阿姨的一本文集:《我很重要》。

這是一本濃縮了畢淑敏阿姨思想精華的哲理散文精選,收錄了105篇精美的散文,光是看看目錄中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文章題目,就已經把我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想,當你看到“我不知道今夏的流行色”、“幸福盲”、“年齡的顏色”、“奶牛的第三次哭泣”……這些題目時,你一定也會象我一樣忍不住看下去的。在之後的幾個星期里,我象餓狼撲食似的貪婪地讀著這本書,在文學和思想的海洋中遨遊。剛開始是因為我想看看畢淑敏阿姨的文章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為什麼這么多人都知道她、都喜愛她。可是沒想到,我象吃甜果一樣,剛剛咬了第一口沒什麼特別感覺,再咬第二口時就嘗出甜味了,於是就不停地想要吃第三口、第四口。不知不覺地,我已經看完了散文集中的幾乎所有文章。這幾天,我每天都精神飽滿,因為在畢淑敏阿姨的《我很重要》里,我學到了很多對我有幫助的道理。

通過書的橋樑,我慢慢地對畢淑敏阿姨從陌生變得越來越熟悉,也對她看問題的獨特角度、寫文章的大氣風格無比佩服。很多在我們看來平淡無奇的事情,在她的筆下卻有與眾不同的意義;一些我們不在意的東西,在她的眼中卻能品味出生命的滋味。雖然畢淑敏阿姨寫的一些文章我看得不是太懂,但是,我仍然很佩服她的才華和智慧,她能從很特殊的角度去發現愛的真諦,用那么豐富的辭彙和美好的語言來描寫各種各樣的感情。舉個例子吧,在《我很重要》這本書中,我覺得令我最難忘的一篇文章是“非血之愛”。從我看到標題時就被它吸引了,所以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了好幾遍。“書讀百遍,其意自顯”這句話講的可真好,我果然從文章里悟出了一些道理。愛,這個字對我來講並不陌生。在生活中、在學習上、在書本里經常反反覆覆的出現。可它的真正意義我卻並不怎么了解。要說也是,一想到愛,腦海里馬上就會浮現出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景象,或是一對情侶、一對夫婦情意綿綿的樣子。但是如果讓我們來談談“非血之愛”,那可能一時間就會不知所措,不知怎樣應答。可是畢淑敏阿姨卻用一種很傳神的方式表達了出來,不死板,讓人在輕鬆、快活的心情中理解了什麼是血緣之愛,什麼是非血之愛。特別是最後的三句話使我非常震撼:

“愛一個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是一種本能,一種幸福,一種責任,一種對天地造化的纏綿呼應。”

“愛一個和你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是一種需要,一種渴望,一種智慧,一種對愛與永恆的無倦追索。”

“我們一生,屢屢在血與非血的愛中沐浴,因此而成長。”

是的,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才明白,其實血緣之愛與非血之愛的本質是相同的,無論是否有血緣關係,只要用真心真誠去面對他人,那么血緣之愛和非血之愛就是同一條水平線上了,只要沐浴在愛中,我們就是幸福的。

看完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了畢淑敏阿姨寫作時的感受,她把她自己真實的想法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我們認清善惡,學會去愛,享受生活。我還認為畢淑敏阿姨的寫作風格非常的大方,很大氣。看著她的文章,就像在教堂里聽著優美的音樂聽牧師講經一樣,安靜、舒緩,又若有所思……

我喜歡畢淑敏阿姨,但是從我的內心來講,我更喜歡畢淑敏阿姨寫出來的作品,因為我知道她是在用真心來寫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