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後感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後感(一)

暑假裡,我拜讀了《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後,受益匪淺。教授從課堂教學特徵、教學方法探索、教師語言行為、課堂中的非語言行為、學生學習狀態、課堂突發事件、課堂教學法環境等方面通過具體的案例向我們娓娓道來課堂教學中細節的成敗。我覺得書中所講的問題和細節在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中也普遍存在。雖然此書講述的基本上都是一部分主課老師上的公開課中的教學細節及課中出現的問題,但我反思自己的體育課教學也有雷同現象,因為每個學科之間是相通的,學科與學科之間有共性。本書中的一個事例使我感觸最深。

其一事例是“你在想什麼呢”。這一篇講的是在課堂上因學生思想不集中,有點魂不守舍或做一些與本課教學無關的動作,因而教師對學生有“你在想什麼呢”的指責。想想自己的體育課教學,面對個別上課調皮,愛做小動作的學生也曾有這樣的指責。現在想想學生注意力轉移,不夠集中,主要原因還是歸結於自己的課堂教學吸引程度不夠,或是本身的教學內容枯燥,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或是教學方法不是很恰當,學生對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這樣的問話指責或批評不但沒有效果更有可能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還是在自己的教學方面多下功夫,讓自己的教學魅力感染學生來的有效些。

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幾年的一線教師,可能很少去關注自己的課堂細節,然而讀了《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這本書,使我深刻認識到我們的課堂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這50個細節,也許有100個,甚至更多。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課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細節,對這些細節進行更深一層的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學改革才能不斷的在自己的課堂深入發展。我想,只要老師明白了解決問題努力的方向,好的辦法才會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誕生。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後感(二)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籍,它將將課堂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進行了詳盡而深刻地剖析,看過書之後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有了茅塞頓開之意。

平時,我們每位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與課堂無關的“突發事件”。對此,若處理得好,則會風平浪靜,海闊天空;若處理得不好,遇會招來是非,甚至會影響師生情緒,進而影響班級和學校聲譽。那么,在短暫的時間內,對課堂“突發事件”,應怎樣巧妙處理呢?於是我帶著這樣的迫切讀了第一篇《飛進教室的蝴蝶》,再看了鄭老師對此位教師的解決水平做的中肯的評價,忽然想到在網上也曾看到過類似的事件,發生在語文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上課時,也是有幾隻蝴蝶飛進了教室,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於漪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她首先讓學生把蝴蝶趕走,然後讓學生以蝴蝶飛進教室為題打一詞牌名,同學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時,於漪老師給出了答案:“‘蝶戀花’啊,因為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在同學們會意的笑聲中,於漪老師又開始了她的講課。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構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於漪老師採取以變應變的方式,展示了教師的智慧和獨到的教學本領。

我們不少老師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總有不少學生的行為不能讓教師滿意:這個在講話,那個在傳紙條,張三在摺紙飛機……,我們好多老師都會把每一件事都當成是對教師權威的挑戰,是對教師的不尊重,所以我們遇到這些情況就會氣急敗壞,甚至狠批猛打,以致一節課就因一個學生的調皮而以失敗結束。其實,如果我們平心靜氣的看,把每件事都當成是“調皮的小麻雀”的惡作劇,正確處理事情,減少負面影響,提高課堂效率,就不會輸掉整堂課。也許,那些教師想通過發火讓學生心生敬畏,讓學生加深印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證明,這樣並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實上如果大事小事都發火是在向學生傳遞一個信號:對這事你沒有辦法了。本來,當學生違紀後,大多數同學內心充滿了不安,如果你發火了,就抵消了學生的不安,學生也就無所謂了,所以教師在發火之前給學生一個機會說話,對教師冷靜處理以及學生的心理接受都是相當必要的。

當然,對學生的課堂不良表現提出批評是必要的,但笑容和態度也很重要。笑容比皺眉頭所傳達的訊息要多得多。“生活中人們重視微笑的魔力,認為”你對他人微笑,他人就對你微笑“”你對生活微笑,生活就對你微笑“。我們的教學同樣如此:你對學生微笑,學生就對你微笑;你對課堂微笑,課堂就對你微笑。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總是希望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很優秀。()殊不知,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綠葉,學生必然存在差異,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特點,個性鮮明。學生的特殊性造成我們的某些教學預設無法實現,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也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再或者教學構想脫離了學生實際,教學內容過於陳舊,教學手段過於單一,以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種種矛盾會使得教師情緒不佳,甚至大發雷霆。在這種困窘中,筆者認為,運用微笑是最好的方法。應將個人的情感升華到理性層面,把受挫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引向崇高的境界,將其強大的心理能量加以疏導,凝聚到教學工作或學習生活中。

總之,在課堂上,遇到麻煩製造者,要把握教學的大原則,不要由於個別人的違紀或特特殊情況而影響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搗蛋分子“不怕你生氣功,他巴不得你生氣呢,他不怕你斥責他,也不怕你管他罰他,就怕你不生氣,冷靜的研究他。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第一節課中去細心關注學生們的精神世界,讓孩子們的精神生命在每節課上都得以成長。最主要的還是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靠自己教學的吸引力扭轉學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學的內在魅力抓住學生的目光與思維。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後感(三)

假期里閱讀了鄭金洲老師寫的《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有一些地方給我的感觸還是蠻深的,現與大家分享如下:

同感1:鄭教授在聽課雜記中,特別說到”課堂教學在彰顯某方面行為的同時,總是或隱或顯地暴露出另一方面的問題。“我們現在課堂所面臨的大量問題都屬於兩難性的,考慮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考慮了學生對課堂的積極參與,可能教師自己無法掌控課堂的紀律;考慮了學生的探究,可能影響了教學效率;考慮了知識的傳授,可能忽略了能力的培養、方法的掌握;如此等等。於是,鄭教授提出”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屬於‘平衡的藝術’。“教師就是要在這種種兩難性的問題中尋求平衡,在這種平衡上做文章、下功夫。

同感2:對一些教學細節的思考。比如說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套用問題的思考。教師手中的多媒體應是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了,而不是教學的絕對方式,不能代替板書。而、並且花哨的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在課堂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非重點上,忽略了教學的內容。我們在教學設計中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最有利於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手段,不一定是多媒體。再比如說對教師言行的思考。教育是教師言傳身教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須十分注意一言一行,包括提問方式、說話語氣、鼓勵措辭等。鄭老師在此書也談到了一些教師鼓勵孩子的語言,諸如”連某某都知道“之類的話語,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因為這樣一句話可能傷了那個學生的自尊心,可能帶來一些不利的後續影響,這點值得教師反思。

通感3:沉著冷靜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鄭教授在文中列舉的”飛進教室的蝴蝶“、”電源插頭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個案例,無一不令我們深思。”這樣突發的課堂事件,正是考驗我們教師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智慧。正如鄭金洲教授所說“課堂對教學智慧的挑戰是巨大的,一個教師窮其智慧有時也難以應對來自於課堂上的壓力與挑戰”。那么我們教師如何應對課堂上這些突發的事件呢?我想我們教師還是要廣讀書,多聽課,多積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巧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學智慧和風格。

以上從幾個方面談了我的一些同感。其實對於其它的一些細節問題,也非常值得我們教師細緻體會和借鑑。讀了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我們課堂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這50個細節,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課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

返回頂部